在全市各地各級機關干部深入開展“三服務”和全國新聞戰線工作者深入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時候,記者隨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有關人員,來到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區渠溝鎮土樓村的我市新光集團劉東煤礦,將一批經濟適用房選房方案送給符合條件的礦工挑選,并到500米的地下,與礦工們面對面交流,真實感觸他們的生存狀態,真切感受礦工們的無私奉獻精神。
千里外異鄉沒被遺忘的“角落”
2月24日上午9時,劉東煤礦五樓會議室里,經濟適用房選房會準時舉行。60多名輪休的鹽城籍礦工,帶著全家的希冀,認真挑選53套已經建成的龍橋新園經濟適用房。
“房價多高?”
“位置離市中心遠嗎?”
“周圍有菜場、學校和醫院嗎?”
“通公交車嗎?”
……
承建經濟適用房的鹽城禾嘉置業有限公司的幾名員工,早已把龍橋新園區位圖、房型圖等用易拉寶懸掛起來,市房管局房改與住房保障處的夏立新處長一一向礦工們作答。
不到一個小時,當場有40人簽訂認購手續,另外的10多名礦工表示要進一步與家人商量后再作決定。
42歲的阜寧籍礦工李文海在劉東煤礦已經干了17年,“落葉總要歸根,再過幾年我老了就不能在礦上干了,我就得回家鄉去生活,F在好了,有了這經濟適用房,我們就能老有所居了!
在過去的三年時間里,我市共為新光集團住房困難的礦工提供了148套經濟適用房,對此,新光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沈志強感慨地說:“雖然我們生活在千里外的異鄉,工作在數百米的地殼深處,是一個很容易被遺忘的角落,但市委、市政府沒有忘記我們,家鄉的人民沒有忘記我們,我代表礦友們感謝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感謝家鄉人民的眷念!
看到礦工們選到中意住房后喜不自禁的場景,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局長劉新國接受采訪時動情地說:“礦友們告別親人,遠離家鄉,在陰暗潮濕、處處藏著危險的地下深處,為家鄉鹽城乃至國家的能源事業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他們是一群最可敬的鹽城人。作為家鄉政府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職能部門,無論是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會優先考慮礦工們的保障性住房安排!
選房結束后,身患重感冒的劉局長提出下礦零距離看看礦工們的工作環境。沈志強說,礦下有的地方風特別大,有的地方又特別熱,加上煤灰多,就勸大家不要下礦了。對此,大家婉謝了礦領導的好意。
乘罐籠鉆巷道爬“山坡”搭猴車
在沈志強和劉東礦黨委書記徐建慧的引導下,大家走進一間換衣間。起先,記者以為只要換了外衣就行,不料,大家被要求脫光,換上礦上提供的內外套工作服!斑@主要是從安全角度考慮的,防止你們自己穿的化纖衣服產生靜電,這在井下是大忌!毙旖ɑ圻@樣說。 經過一段長走廊,大家來到混合井口前,礦燈上的GPS定位芯片自動輸入監控管理系統。隨后,大家一起踏上該礦混合井升降電梯——罐籠。
罐籠可容納十三、四個人,四周有鋼筋護欄。不足一分鐘,大家就降到300米下的總進出口——主井車場。一臺臺裝滿煤或矸石的礦車排隊等候升井。
巷道大約有五六米高,三米多寬,里面的風有六、七級,穿上棉襖還感到冷颼颼的。
徐建慧自問自答地告訴大家:“知道為什么這里風很大嗎?一般煤礦都有一對井口,一個是進風井口,一個是回風井口,兩個井口一進一出,確保井下通風!
步行了大約2公里,我們看到兩個礦工在往礦車上裝原煤。記者頭頂礦燈打到礦工的臉上,他們的臉上布滿了黑煤灰,只剩下眼睛在轉動,偶爾還能見到口中白白的牙齒。
在一個支巷道入口處,徐建慧指著一條上坡道說:“我們要爬山了,大約爬十層樓的高度!
“地下還有山?”我們不約而同地問。
“這是我們礦上人自己的說法。地下當然不會有山!但由于地質構造的關系,地下煤層分布情況很復雜,順著煤層開采時,巷道有時要向上掘進,有時要向下掘進。像這里的煤層往上延伸了,就要掘向上的支巷道。順著這樣的巷道往上走,感覺就像爬山,因此,我們稱作上山!毙旖ɑ圻@樣解釋。
在“山頂”處,沈志強董事長停下了腳步!霸偻戮褪蔷蜻M工作面了,那里不但悶熱潮濕,還有許多煤塵,咱們得搭猴車去!
所謂猴車,其實是一種簡易纜車,一根彎曲鐵棍,焊上一塊自行車坐凳一樣的鐵板,下端有一根橫著的短鐵棍,放置兩腳。人坐上去,造型有點像猴子爬樹。
沈志強第一個搭車。只見他抓住猴車上端,輕盈一躍上了車。劉局長學著沈董事長的樣子,也很快上了車。接著,大家也都上了猴車。大約二十分鐘,猴車停住。
“現在,我們已經在地下500米了!鄙蛑緩娬f。
地殼深處與礦工零距離交流
進入一個巷道,迎面撲來一股熱霧。礦燈穿過黑暗,可見空氣中有無數個懸浮物在飄動。透過水霧,記者看到巷道墻上掛著的工作牌上寫著“11001工作面示意圖”。幾名頭戴礦燈的礦工一聲不吱地忙碌著把煤往礦車里裝。
“我們見到幾撥在一起的礦工,可發現他們都一句話不說?”記者好奇地問。
“這跟煤礦井下的工作環境有關!毙旖ɑ鄹嬖V記者,其實他們并不是“沉默寡言人”!熬伦鳂I時要實行爆破,空氣中煤灰塵比較多,張口說話勢必要吸入煤灰。同時,礦下爆破、機器帶動皮帶機運送煤塊、風機、水泵抽水等噪音也比較大,因此,更多時候,礦工們借助燈光或打手勢來交流!
借助礦燈,劉新國等人和一位叫李龍的礦工聊了起來。李龍說,他是濱?h大套鄉人,在這礦上已經干了十幾年了。在回答上班工作時間問題時,李龍說:“正常上一個班次要十來個小時,但實際挖煤只有六七個小時。一是來回路程就有幾公里,要花去個把小時;二是作業前的安全教育時間也很長;三是輪到放炮(礦下爆破)時,大家就會歇下來,一個班次有時候因放炮要歇許多次!
“知道家鄉政府為礦工安排經濟適用房的事么?”劉新國問。
“曉得呢,我們有些礦友上去看房子去了?晌覜]有機會哦,我是農村戶口,一直放在老家,沒有遷到城里,條件不夠。不過,我也真為那些夠條件的礦友高興!崩铨堖@樣說。
“那你趁早把戶口遷到市區,一旦條件成熟,你也可以申領!”劉新國關切地說。李龍則連聲感謝。
趟著煤水混合漿,大家經過一條更窄更暗的隧道,來到機聲隆隆的掘進作業面最終端。只見幾名礦工有的抱著沖擊鉆頭往煤層里鉆,有的用鐵锨把打碎的煤鏟到皮帶機上往外輸送。由于機器聲很大,說話聽不見,沈志強董事長上前套著耳朵和一名礦工說了句話,那名礦工立刻停下了機器,但送風機仍在不停地送著風,吹得我們眼里嗆了不少煤灰。
操作機器的礦工叫陳育明,響水縣張集鄉人,45歲,1991年就當上了礦工。
“整天生活在這么黑暗的井下,枯燥么?”劉新國問。
“已經習慣了。掘煤時腦子里想的都是怎么樣加快進度,哪有時間考慮枯燥不枯燥啊。再說,我們不當班時是在地上生活,礦里安排的文娛活動也不少!标愑鞔鸬。
“工作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難?住房的問題解決了么?”劉新國又問。
“應該說現在的工作環境比過去好多了,特別是生產設備、安全設施都升級了,工作效率在提高,危險系數在下降,加上一年將近6萬元的收入,大家情緒還不錯!闭f到生活上的事,陳育明說,過去許多礦工因工作的不確定性,特別是結了婚的礦工在老家和礦區都沒有固定的房子,小孩的教育問題很大。如果在安徽上學的話,將來考試要回原籍所在地,但安徽學的是人教版,而在江蘇考的卻是蘇教版。
“現在你們為我們在家鄉建了經濟適用房,孩子們就可以在家鄉的城里受到很好的教育,這就解除了我們的后顧之憂了!标愑髡f。
“你們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留在了礦山。你們不顧危險、勇于奉獻的愛崗敬業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眲⑿聡硎,回來后將專題向政府匯報礦工們的現實生存狀況,并進一步加大礦工們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