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劉東煤礦能工巧匠們的創新故事
“巍巍相山,盤郁穹崇,上應房心,與天靈沖,興云播雨,稼穡以豐”,安徽淮北自古以來就是人杰地靈之地。坐落在相山西麓的新光集團淮北劉東煤礦,有著一群來自黃海之濱的鹽阜兒女,以“打造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管理領先,建設極具創新和競爭力的行業優秀企業”為目標,科學發展,創新發展,把名不見經傳的劉東煤礦打造成一座現代化的礦井,成為徐淮大地一顆璀璨的明珠。在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一大批能工巧匠,掀動科學圓夢潮......
集控“土專家”夏勇
現任該礦機電科科長的夏勇,40歲剛出頭,身材秀長、皮膚白皙,戴一副金絲邊眼睛,看上去文質彬彬。他畢業于鹽城職工技術學校,在煤礦機電崗位上工作近20年。他熱愛科學,喜歡鉆研,一心撲在網絡工程和機動化遠程控制技術上。近年來,他牽頭完成6項成果,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去年,該礦洗煤廠技改工程即將上馬,急需補充人員。為了緩解人員緊張的壓力,他提出依靠成熟的科學技術,采取探頭畫面監控、壓風機參數在線實時監測、遠程操控等手段,實施空壓機房無人值守工程。他負責電器、管道、閥門、機械等設備的改造設計及監控系統安裝,經調試成功,達到預期效果。2011年從9月20日起,他牽頭完成主扇風機遠程監控工作,帶領職工安裝設備、布置纜線、調試調整等工程,現在在該礦調度指揮中心可以24小時動態掌握主扇風機運行情況,能及時發現隱患,及時安排處理。他還先后完成全礦井局域網絡鋪設、網絡防雷擊系統設計施工、井下皮帶機無人值守等多項工程,得到領導和同志們的好評。
“氣功大師”楊文志
工友們戲稱楊文志為“氣功大師”,并不是他真會氣功,而是他在技術工作中,善于利用氣體工程力學原理,先后完成氣動安全擋、氣動道岔、氣動放煤裝置等多項技術革新,獲得職工的美譽。過去煤礦軌道運輸的道岔處一般都使用機械式撥道裝置,該裝置配有2-3公斤的配重盤,撥道岔時比較費力;因配重盤的慣性作用,道岔連接桿經常損壞,故障率高;撥道岔時,操作人員需站在道岔處作業,一旦發生車輛掉道,容易擠傷。針對機械式撥道裝置存在的缺陷,2011年,剛從集團煤礦機械廠調到劉東礦工作的楊文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仔細觀察現場情況,剖析利弊,繪制圖紙,研制成功新型氣動道岔。該氣動道岔由氣缸、手動轉閥和高壓管路等3部分組成,操作人員操控手動轉閥,氣缸在高壓風的作用下,伸縮拉桿,推動道岔運動。該裝置具有體積小、操作輕便、故障率低、可遠程控制的特點,一經投入使用,深受職工喜愛,現在該礦全面推廣使用。煤倉放煤口閘閥,原來采用的是杠桿曲軸轉向原理設計,放煤時,工人要懸空用腳踩操縱桿打開放煤口閘門放煤作業,放一車煤要踩3-4次,按一個班放煤250車計算,工人爬上爬下700-800次,配備3個人輪流作業也常常累得精疲力竭。楊文志設計圖紙,指導工友們進行技術革新,在煤倉閘門上安裝氣缸,采用空氣閥遠程控制煤倉閘門開合,F場的工人興奮地說:現在的系統太好用了,省人、省事又省力,我們再也不要爬上爬下了,裝車速度比過去也提高了,每列車裝煤節約3~4分鐘,現在2個采煤工作面,3個掘進工作面工程煤都從這里出,也很少滿倉……
“半路出家的洗煤行家”周建成
周建成原來是劉東礦機電科一名電工,因為負責洗煤廠的機電設備管理,喜愛鉆研業務、精通PLC控制的他,在做好本職工作之余,通過仔細觀察和學習,居然半路出家擔任洗煤廠主任,成了洗煤行家里手,讓人贊嘆不已。在去年洗煤廠重介工藝技術改造中,他通過摸索,完成了10多項小改小革,為該礦重介洗煤廠順利投產和運行,立下汗馬功勞。因洗煤廠脫泥篩不適應該礦的煤質要求,一度時期經常發生堵塞,影響洗煤廠正常運行。他通過觀察,決定進行改造。把原來0.5mm間隙的篩縫調整到1mm,使粉煤盡量減少進入旋流器,減小旋流器的入料壓力;在篩面250mm的篩孔后面又增加了兩排30mm篩孔,增大篩面的面積,使超過入料上限的物料自行排出。通過改造,系統原煤入洗量由原來的每小時65噸左右,提高到90噸左右,還解決堵泵現象。針對脫介篩造型小、脫介效果差、介質浪費嚴重的問題,他組織職工對跌爆箱進行改造,將原來的垂直入料改為階梯式入料,減少入料壓力,降低流速,使精煤在脫介篩上停留時間由原來的3秒延長至5秒,從而使精煤充分脫介,與改造前相比,每月節約介質17噸,減少消耗1.75萬元。
在劉東礦還有許多這樣的能工巧匠,還有數不勝數的小改小革故事!皠趧庸鈽s、工人偉大”,正是他們發揮聰明才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把礦山裝扮得更加美好。▌⒄ 俊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