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預案頒布令
本預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GB/T29639-2020《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要求和相關文件要求編制。
為確保礦井安全生產、職工的生命安全,防止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有條不紊地處理和控制事故,把損失和危害減少到最低程度,結合礦井實際情況,制定礦井安全生產事故綜合應急預案,經總經理審核批準,現予頒布。
本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由綜合預案、專項預案、現場處置方案組成,本單位內所有部門均嚴格執行。
新光集團淮北劉東煤礦有限公司
總經理:
二0二一年四月十一日
《劉東煤礦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編 制 工 作 小 組
組 長: 孫紅衛
副 組 長: 盛振強 蔣 庶 孫軍華 錢長春 蔣為滿
張 華 于 軍
編制人員:李文海 宮保建 盧世文 苗振東 王永偉 顧龍虎 紀玉洋 武 鵬 劉紅軍 錢江美 高蘇州 王茂言等
目 錄
1.劉東煤礦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救援預案 10
1.1總則 10
1.1.1適用范圍 10
1.1.2響應分級 10
1.2組織機構及職責 10
1.2.1應急組織機構 10
1.2.2應急組織機構職責 11
1.3應急響應 13
1.3.1信息報告 13
1.3.1.1信息接收與通報 13
1.3.1.2信息處置和研判 13
1.3.1.3信息上報 13
1.3.1.4信息傳遞 14
1.3.2預警 14
1.3.2.1預警啟動 14
1.3.2.2響應準備 14
1.3.2.3預警解除 14
1.3.3響應啟動 15
1.3.4應急處置 16
1.3.5應急支援 17
1.3.6響應終止 18
1.4后期處置 19
1.5應急保障 19
1.5.1通信與信息保障 19
1.5.2應急隊伍保障 20
1.5.3物資裝備保障 20
1.5.4其他保障 20
2. 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22
2.1礦井瓦斯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22
2.1.1 事故風險分析 22
2.1.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22
2.1.3 響應啟動 24
2.1.4應急救援 24
2.1.5應急處置 25
2.1.6應急保障 28
2.2礦井煤塵爆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28
2.2.1 事故風險分析 28
2.2.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28
2.2.3 響應啟動 30
2.2.4應急救援 30
2.2.5應急處置 31
2.2.6應急保障 32
2.3 礦井水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32
2.3.1 事故風險分析 32
2.3.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33
2.3.3 響應啟動 35
2.3.4應急救援 35
2.3.5應急處置 36
2.3.6應急保障 39
2.4礦井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39
2.4.1 事故風險分析 39
2.4.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40
2.4.3 響應啟動 41
2.4.4應急救援 42
2.4.5應急處置 42
2.4.6應急保障 44
2.5 礦井頂板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44
2.5.1 事故風險分析 44
2.5.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45
2.5.3 響應啟動 47
2.5.4應急救援 47
2.5.5應急處置 48
2.5.6應急保障 52
2.6 礦井提升運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52
2.6.1 事故風險分析 52
2.6.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54
2.6.3 響應啟動 56
2.6.4應急救援 56
2.6.5應急處置 57
2.6.6應急保障 61
2.7礦井供電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61
2.7.1 事故風險分析 61
2.7.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62
2.7.3 響應啟動 64
2.7.4應急救援 64
2.7.5應急處置 65
2.7.6應急保障 65
2.8礦井火工品爆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65
2.8.1 事故風險分析 65
2.8.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65
2.8.3 響應啟動 67
2.8.4應急救援 67
2.8.5應急處置 68
2.8.6應急保障 69
2.9 礦井地面洪澇災害專項應急預案 69
2.9.1 事故風險分析 69
2.9.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69
2.9.3 響應啟動 71
2.9.4應急救援 71
2.9.5應急處置 72
2.9.6應急保障 73
2.10礦井壓力容器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73
2.10.1 事故風險分析 73
2.10.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73
2.10.3 響應啟動 75
2.10.4應急救援 75
2.10.5應急處置 76
2.10.6應急保障 77
2.11地面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77
2.11.1 事故風險分析 77
2.11.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77
2.11.3 響應啟動 79
2.11.4應急救援 79
2.11.5應急處置 79
2.11.6應急保障 81
3.現場處置方案 82
3.1 井下火災現場處置方案 82
3.1.1事故特征 82
3.1.2應急組織與職責 82
3.1.3應急處置 82
3.2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84
3.2.1事故特征 84
3.2.2應急組織與職責 84
3.2.3應急處置 84
3.3有毒有害氣體超限現場處置方案 86
3.3.1事故特征 86
3.3.2應急組織與職責 86
3.3.3應急處置 86
3.4頂板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87
3.4.1事故特征 87
3.4.2應急組織與職責 87
3.4.3應急處置 88
3.5水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89
3.5.1事故特征 89
3.5.2應急組織與職責 89
3.5.3應急處置 89
3.5.4、礦井地質類型劃分 90
3.6提升運輸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00
3.6.1事故特征 100
3.6.2應急組織與職責 100
3.6.3應急處置 101
3.7機電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101
3.7.1事故特征 101
3.7.2應急組織與職責 102
3.7.3應急處置 102
3.8礦井供電電源災害事故處置方案 103
3.8.1事故特征 103
3.8.2應急組織與職責 103
3.8.3、供電災害事故分類及響應 105
3.9應急處置卡 116
4附件 126
4.1礦井概況 126
4.2風險評估結果 127
4.3預案體系與銜接 127
4.3.1應急預案體系 127
4.3.1應急預案銜接 128
4.4應急物資裝備的名錄或清單 128
4.4.1礦井應急救援物資、裝備儲備清單 129
4.5有關應急部門、機構或人員的聯系方式 134
4.5.1劉東煤礦應急指揮機構人員聯系方式 134
4.5.2上級有關機構及人員聯系方式 135
4.5.3劉東煤礦應急救援技術專家庫人員 136
4.6規范化格式文本 137
4.6.1報告事故信息 137
4.6.2使用電話快報,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37
4.7關鍵的路線、標識和圖紙 138
4.7.1警報系統分布及覆蓋范圍 138
4.7.2重要防護目標一覽表、分布圖 138
4.7.3礦井應急救援指揮位置及救援隊伍行動路線 139
4.5有關協議或備忘錄 151
4.6.1應急預案培訓 151
4.6.2應急預案演練 151
4.6.3應急預案修訂 152
4.6.4應急預案備案 152
1.劉東煤礦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救援預案
1.1總則
1.1.1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淮北劉東煤礦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劉東煤礦有限公司)及所屬單位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可能導致人員傷亡或一般及以上經濟損失的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
1.1.2響應分級
(1)Ⅲ級響應:可能造成1人(含)以上輕傷,因災害撤離當班作業人員的事故,由現場負責人啟動現場處置方案,開展自救互救,并立即報告調度指揮中心,調度指揮中心報告礦值班領導,并通知相關部門和人員,做好應急準備。
(2)Ⅱ級響應:造成1~2人重傷或中毒,因災疏散50人以下的事故,由值班領導或分管領導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開展應急救援行動。
(3)Ⅰ級響應:造成1~2人死亡或被困,10人以下重傷或1000萬元以下經濟損失的事故,由應急救援指揮部按照預案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1.2組織機構及職責
1.2.1應急組織機構
為有效實施礦井應急救援,公司成立安全生產事故應急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負責領導礦井的應急救援工作。
劉東煤礦應急組織結構圖


1.2.2應急組織機構職責
根據事故類型和應急救援工作需要,礦設置九個應急救援工作小組:(1)搶險救災組;(2)技術組;(3)安全監督組;(4)醫療救護組;(5)物資供應組;(6)警戒保衛組;(7)后勤保障組;(8)信息發布組;(9)善后處理組;并明確各小組的工作任務及職責。
淮北劉東煤礦有限公司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及職責結構圖


















































1.3應急響應
1.3.1信息報告
1.3.1.1信息接收與通報
(1)井下發生災害事故,現場人員應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并積極開展救援行動。
(2)調度指揮中心接到事故報告并認真了解和記錄后,嚴格落實“煤礦安全生產調度員十項應急處置權”規定,并根據事故性質立即將災情匯報值班領導、總經理。
(3)總經理(或授權值班領導)根據災情決定是否啟動礦井預案應急響應,如啟動應立即通知應急救援指揮部其它成員。
調度指揮中心24小時值守電話:8311,井下直撥#鍵,安全監察中心電話:8866接收全礦事故報告信息,其他相關單位及人員聯系方式見附表。
1.3.1.2信息處置和研判
(1)事故初期現場指揮:在遇到險情或事故征兆時,現場帶班領導、跟班區干、班組長按照授予的直接處置權和指揮權,立即下達停產撤人命令,組織現場人員及時、有序撤離到安全地點,并立即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
(2)調度指揮中心指揮:值班調度員接到事故報告后,按照總經理授予的調度員十項應急處置權,立即通知受事故涉及區域人員安全撤離,并迅速向值班領導報告,經值班領導同意,及時通知指揮部相關成員到達調度指揮中心集合,必要時立即召請應急救援隊伍。
(3)值班領導指揮:值班領導接到報告后,立即向總經理匯報,經總經理同意后,由總經理或授權值班領導下達命令,啟動相應應急響應。
(4)應急救援指揮部:按照應急預案規定,各應急救援小組根據職責范圍,認真履行職責。
1.3.1.3信息上報
發生一般生產安全事故或較大涉險事故,總經理在接到事故信息報告后1小時內報告集團公司、淮北市應急管理局和安徽省煤礦安全監察局淮北分局。
集團公司:0561-3078216;
安徽省煤礦安全監察局淮北分局:0561-3116020;
淮北市應急管理局:0561-5255509
鹽城市應急管理局:0515-86660531;
集團礦業部:0561-3079016;
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0561-4959119;0561-4959116;
淮北礦工總醫院:0561-3881010
1.3.1.4信息傳遞
由調度指揮中心負責向值班總經理、總工程師等礦領導、礦屬有關單位進行匯報,并根據總指揮指示向集團公司、淮北市應急管理局、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淮北市礦工醫院等有關單位進行報告,請求進行有關應急救護、醫療救助、專家隊伍、物資供應等方面支援。應急救援所需單位、部門聯系方式見附表。
1.3.2預警
1.3.2.1預警啟動
(1)安全監測監控系統發現異常情況;
(2)調度指揮中心等部門收到或接到的可能發生事故的信息;
(3)各職能科室檢查發現的重大隱患;
(4)淮北市政府或上級有關部門發布的預報信息;
(5)經風險評估得出的可能發生重特大事故的發展趨勢報告;
(6)涉及“調度員十項應急處置權” 規定的情形;
(7)其他。
1.3.2.2響應準備
調度指揮中心采用井上下調度電話、手機、警鈴、廣播及現場通知等方式向現場人員和有關人員發布生產安全事故預警信息。
1.3.2.3預警解除
(1)調度指揮中心獲取應急信息后,及時向礦值班領導匯報,值班領導判斷是否可能發生事故或造成危害,并決定是否發布預警及預警范圍。
(2)根據礦值班領導決定,向現場人員和有關單位、部門發布生產安全事故預警信息,緊急時通過緊急呼叫、警鈴、廣播等方式向所有有關人員預警,匯報救援指揮部副總指揮或總指揮。
(3)通知相關單位采取相應預防性處置措施。
(4)密切關注事態發展,通知各應急專業組做好充分準備。
(5)核實處置措施執行情況,根據事態發展情況,救援指揮部確定預警行動升級或終止。
1.3.3響應啟動
根據事故性質和嚴重程度,確定響應級別和類別召開應急會議,并進行信息上報,按照應急預案提供的應急資源信息,經指揮部批準:
(1)由調度指揮中心及時召請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醫療救護隊伍、技術專家成員、警戒保衛人員;必要時,由指揮部提出申請外援。
(2)根據事故救援的需要,及時調集各類應急救援物資、設備及財力保障工作,必要時由指揮部提出申請外援。
信息公開:由信息發布組組長根據實際情況,遵照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及時準確的原則,按照事故信息發布程序,統一、定期向社會和新聞媒體發布事故及救援等有關信息。
附:應急響應流程圖

1.3.4應急處置
(1)發生事故或險情后,要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組織搶救遇險人員,控制危險源,封鎖危險場所,杜絕盲目施救。
(2)指揮部是事故現場應急處置的最高決策指揮機構,實行總指揮負責制。充分發揮專家組、現場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救援隊伍指揮員的作用,實行科學決策。
(3)各救援小組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按照各自職責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協調救援期間各小組之間的救援工作,督導各小組救援工作落實情況,定期向指揮部匯報各小組救援進展情況。
(4)救援指揮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各類安全規程,救援隊伍指揮員參與制訂救援方案等重大決策,并組織實施救援。遇有突發情況危及救援人員安全時,救援隊伍指揮員有權作出處置決定,并及時報告指揮部。
(5)在救援過程中,發生可能直接威脅救援人員生命安全、極易造成次生、衍生事故等情況時,指揮部要組織專家充分論證,作出是否暫停救援的決定。
(6)指揮部要對事故應急處置工作進行總結評估,形成搶險救援評估報告,報事故調查組和上級安全生產監管部門。
1.3.5應急支援
(1)現場脫險人員升井后,立即向指揮部匯報現場采取的應急措施和事故初期情況。
(2)搶險救災組由指揮部根據事故應急預案,明確專人負責指揮,應急救援隊伍和有關人員按照預案規定的職責范圍,根據救援要求,選擇安全地點建立井下救援基地,實施偵察探險、搶救遇險遇難人員和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救援方案。
(3)技術組由指揮部根據事故應急預案,明確具體負責人,根據事故現場情況變化及遇到的救援技術難題和問題,認真研究制定符合現場實際的技術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為現場救援指揮部提供技術保障。
(4)警戒保衛組根據事故礦井周圍的外部環境,調集足夠警戒力量,分小組(每組不得少于3人)對通往事故礦井的各個通道實施警戒,并明確各組負責人,確保救援期間的救援秩序。
(5)醫療救護組根據事故性質調集專業醫務人員和足夠救護車輛,迅速趕赴事故現場對脫險人員實施醫療救護,或在地面待命等待救援,必要時下井進入現場實施緊急救援行動。
(6)物資供應組根據事故性質提前調集救援所需物資設備,對每種物資設備安排專人負責,動態掌握救援物資設備運抵的位置和時間,保證在規定時間內調集運達救援現場。
(7)后勤保障組分組安排專人保證救援人員生活安排、救援期間辦公設施和車輛調度。
(8)信息發布組根據事故救援進展情況,經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審查批準,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信息。必要時,采用新聞發布會的形式進行,新聞發言人由救援指揮部確定。
(9)善后處理組根據事故規模和遇險遇難人員數量,調集足夠力量,分組安排人員分散進行處置,每名遇險遇難人員必須明確具體負責人,保證善后處置中的生活、安撫、撫恤等工作。
(10)安全監督組由安全副總經理負責,承擔救援期間救援現場的安全監督工作。
(11)內部升級響應:事故發生后,根據事故性質首先啟動現場處置方案和預案相應的應急響應;事故擴大或有擴大趨勢,根據事故級別和發展態勢,啟動上一級應急響應。
(12)外部擴大應急:事故不能及時得到控制,或有擴大趨勢,指揮部及時向集團公司請求啟動應急預案響應。
(13)在啟動集團公司預案響應時,本級預案中涉及的有關人員及設施仍處于待命狀態,隨時接受集團公司應急指揮部的指令并落實搶險任務。
1.3.6響應終止
應急響應結束的基本條件:
(1)事故遇險人員搶救完畢并妥善安置;
(2)現場得以控制,危害不再發展,災害不再擴大;
(3)次生、衍生事故隱患已經消除;
(4)環境符合有關標準;
(5)社會影響基本消除;
(6)因客觀條件導致無法實施救援的,經專家組論證并在做好相關工作的基礎上,指揮部提出終止救援的意見,報淮北市人民政府批準同意的。
以上情況,經應急技術組驗收并報應急救援指揮部批準后,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結束。
應急響應結束的要求:
(1)事故情況上報事項。及時將事故發生的經過、初步原因分析、搶救過程、傷亡情況、經濟損失以及必要的基礎信息按規定上報有關部門;
(2)向事故調查處理組移交的相關事項,及時將與事故相關的文件、規章制度、技術資料、圖紙、物證等移交事故調查處理小組,明確移交的具體內容。
1.4后期處置
(1)由辦公室、工會、財務科等部門負責人按照有關政策規定標準,對遇難人員親屬進行安置、補償和相關的保險受理、賠付工作。
(2)由總工程師組織有關技術、生產、安全等各單位負責人按照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要求恢復正常生產秩序。
(3)由總工程師組織制定污染物收集、清理、處理及驗收等事項方案,并按制定方案進行落實。
(4)由財務科部門負責人組織專業人員進行征用物資補償,核算救災發生的費用并進行事故救援費用的支付。
(5)指揮部要在各救援小組總結報告的基礎上,寫出綜合救援總結報告,對應急預案的啟動、決策、指揮、搶險救援和后勤保障等全過程進行評估,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
1.5應急保障
1.5.1通信與信息保障
(1)應急通信設以下兩種保障方式:
一是固定電話通信。各科室、區隊辦公室均配備了固定及手機和調度電話,井上、下各現場崗位均配備了調度電話,調度電話可實現內部調度電話和礦內部電話直接呼叫。
二是手機移動通信。礦所在區域手機信號良好,所有應急成員必須每天24小時開機,事故發生后有多種方式進行對外聯系,能夠確保通信暢通、快捷、有效。應急管理領導小組各成員和各崗位固定電話和手機通信聯絡電話號碼見附表。
(2)礦井調度電話、手機、警鈴、廣播、信息網絡系統、辦公電話系統的建立和維護由通防科監控中心負責。
(3)監控中心每月對礦屬各單位、人員的通訊聯絡方式進行及時更新,并及時傳達至各相關單位,確保應急期間信息通暢。
1.5.2應急隊伍保障
(1)煤礦救護服務協議書簽訂:根據相關規定要求,我礦與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簽訂了煤礦救護服務協議書,由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為我礦提供專業救護服務,救護服務電話:0561-4959119;0561-4959116;煤礦救護服務協議書見附表。
(2)應急救援專家庫:為更好地服務于礦井安全生產,為礦井搶險救災和救護提供技術保障,我礦組建了應急救援專家庫。應急救援專家庫隊伍的基本情況及聯系方式見附表。
1.5.3物資裝備保障
供銷部、機電洗煤部、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通防科等單位要按規定要求儲備應急救援物資,所有應急救援物資裝備實行專庫存放、專人管理,并定期進行維護保養,確保應急需要。應急物資裝備一覽表見附表。
1.5.4其他保障
(1)經費保障
財務科設立專項應急資金,應急費用資金不得低于規定標準,并設專用賬戶,做到?顚S,并保證資金到位。應急費用資金主要用于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
(2)交通運輸保障
事故應急救援期間,辦公室要確保事故救援用車調用及時,辦公室協調沿途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提供交通支持,以保證道路暢通。
(3)治安保障
事故應急救援期間,行政環?曝撠熓鹿拾l生后的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等工作,必要時,申請由地方公安部門或駐地武警部隊負責。
(4)技術保障
事故應急救援期間,由總工程師、分管副總工程師、各單位有關技術人員組成技術保障組,負責研究制定應急救援方案和措施。必要時,邀請外部相關專業專家負責協助。
(5)醫療保障
我礦職工醫院進行組織施救,周運恒院長聯系電話:15956139350。
(6)后勤保障
事故救援期間和結束后,由工會、辦公室、勞資科、財務科等部門負責人組成善后處置和后勤保障組,負責傷亡人員家屬安撫、撫恤、理賠、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等善后處理工作。
2.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綜合應急預案是生產經營單位為應對各種生產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綜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單位應對生產安全事故的總體工作程序、措施和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
專項應急預案是生產經營單位為應對某一種或者多種類型生產安全事故,或者針對重要生產設施、重大危險源、重大活動防止生產安全事故而制定的專項工作方案。
2.1礦井瓦斯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2.1.1 事故風險分析
根據瓦斯等級鑒定結果,我礦為低瓦斯礦井。通過鑒定結果分析雖然瓦斯相對涌出量及絕對涌出量較低,但由于水平延伸,710采區煤體瓦斯含量逐步增大,瓦斯含量較高,若防治措施不到位,容易導致瓦斯事故發生。發生瓦斯事故不但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還會破壞通風系統,可能引起火災,甚至發生連續爆炸。
根據《新光集團淮北劉東煤礦有限公司2021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重點是:
1、71007綜采工作面機巷、風巷掘進工作面及西七采區下段中部車場掘進工作面貫通,不提前進行通風系統調整,容易導致瓦斯事故。
2、啟封密閉排放瓦斯時,瓦斯量未得到有效控制,造成回風系統瓦斯超限。
3、71003綜采工作面、71007綜采工作面回采期間;71007綜采工作面機巷、71007綜采工作面風巷掘進期間煤體瓦斯含量較高,容易造成瓦斯涌出。
4、71003炮采工作面采空區、71001、71003、71005綜采工作面采空區封閉后,采空區密閉墻內瓦斯濃度將會較高并缺氧,存在密閉墻內、墻前瓦斯、窒息等災害威脅
2.1.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總工程師
成員(或單位):黨委書記、各分管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調度指揮中心、生產技術部、安全監察中心、通防科、機電洗煤部、勞資科、供銷部、財務科、工會、辦公室、職工醫院、行政環?、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等。
職責:負責統一指揮、協調瓦斯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瓦斯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九個應急救援小組。
(一)搶險救災組
組長:生產副總經理
成員: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生產技術部、事故單位負責人、采掘工區負責人。
職 責:負責實施搶險救災方案,開展現場搶險救援工作,完成遇險人員緊急救護和搶險救災的相關任務。
(二)技術組
組 長:總工程師
成 員:副總工程師及相關科室技術負責人。
職責:參與現場搶險救援,了解現場信息,組織制定搶險救援方案及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對搶險救援工作進行技術指導,為搶險救援指揮部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三)安全監督組
組長:安全副總經理
成員:安全監察中心、通防科、調度指揮中心和有關專業人員組成。
職責:參與事故救援過程中的現場安全監督及通風、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工作。
(四)醫療救護組
組長:分管醫院副總經理
成員:由醫院及后勤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
(五)物資供應組
組長:分管供應副總經理
成員:供銷部、辦公室、機電洗煤部及生產部門負責人組成。
職責:保證搶險救災物資和設備的及時調度和供應。
(六)警戒保衛組
組長:分管保衛副總經理
成員:由行政環?迫w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的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等工作。
(七)后勤保障組
組長:分管后勤副總經理
成員:由辦公室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等工作。
(八)信息發布組
組長:黨委書記
成員:由辦公室人員、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組成。
職責:負責統一掌握事故態勢和處理情況,收集救援行動的信息資料,向有關人員、單位、媒體等通報情況。
(九)善后處理組
組長:工會主席
成員:勞資科、財務科、工會、辦公室部門負責人。
職責:負責傷亡人員家屬安撫、撫恤、理賠和生產恢復等善后工作。
2.1.3 響應啟動
參照綜合預案。
2.1.4應急救援
(1)現場脫險人員升井后,立即向指揮部匯報現場采取的應急措施和事故初期情況。
(2)搶險救災組由生產副總經理負責指揮,指揮帶領應急救援隊伍和有關人員按照預案規定的職責范圍,根據救援要求,選擇安全地點建立井下救援基地,實施偵察探險、搶救遇險遇難人員和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救援方案。
(3)技術組由總工程師負責,根據事故現場情況變化及遇到的救援技術難題和問題,認真研究制定符合現場實際的技術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為現場救援指揮部提供技術保障。
(4)安全監督組由安全副總經理負責,承擔救援期間救援現場的安全監督及通風、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工作。
(5)警戒保衛組根據周圍的外部環境,調集足夠警戒力量,分小組(每組不得少于3人)對通往礦區及主副井口的各個通道實施警戒,并明確各組負責人,確保救援期間的救援秩序。
(6)醫療救護組調集醫務人員和救護車輛,迅速趕赴主井井口,對脫險人員實施醫療救護,或在地面待命等待救援,必要時下井進入現場實施緊急救援行動。
(7)物資供應組提前調集救援所需物資設備,對每種物資設備安排專人負責,動態掌握救援物資設備運抵的位置和時間,保證在規定時間內調集運達救援現場。
(8)后勤保障組保證救援人員生活安排、救援期間辦公設施和車輛調度。
(9)信息發布組根據事故救援進展情況,經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審查批準,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信息。
(10)善后處理組根據事故規模和遇險遇難人員數量,調集足夠力量,分組安排人員分散進行處置,每名遇險遇難人員必須明確具體負責人,保證善后處置中的生活、安撫、撫恤等工作。
2.1.5應急處置
一、瓦斯事故時的自救互救措施
(1)瓦斯爆炸前感覺到附近空氣有顫動的現象發生,有時還發出咝咝的空氣流動聲。井下人員一旦發現這種情況時,要沉著、冷靜,采取措施進行自救。具體方法是:背向空氣顫動的方向,俯臥倒地,面部貼在地面,閉住氣暫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最好用衣物蓋住身體,盡量減少肉體暴露面積,以便減少燒傷。
(2)如發生小型爆炸,掘進巷道和支架基本未遭破壞,遇險礦工未受直接傷害或受傷不重時,應立即打開隨身攜帶的自救器,佩戴好后迅速撤出受災巷道到達新鮮風流中。對于附近的傷員,要協助其佩戴好自救器,幫助撤出危險區。不能行走的傷員,在靠近新鮮風流30-50m范圍內,要設法抬運到新鮮風流中;如距離遠,則只能為其佩戴自救器,不可抬運。撤出災區后,要立即向礦領導或調度指揮中心報告,派礦山救護隊搶救。撤退中無論是逆風或順風撤退,都無法躲避有害氣體可能造成的危害,則應迅速進入避難硐室;沒有避難硐室時應在煙氣襲來之前,選擇合適的地點就地利用現場條件,快速構筑臨時避難硐室,進行避災自救。
(3)如發生大型爆炸,掘進巷道遭到破壞,退路被阻,但遇險礦工受傷不重時,應佩戴好自救器,千方百計疏通巷道,盡快撤到新鮮風流中。如果無法進入新鮮風流中,應盡快進入最近的避難硐室或構筑臨時避難硐室。如巷道難以疏通,應坐在支護良好且有壓風自救供水施救裝置的地點,佩戴好壓風自救面罩,相互安慰、穩定情緒,等待救助,并有規律地發出呼救信號。對于受傷嚴重的礦工,也要為其佩戴壓風自救面罩,使其靜臥待救。
(4)如采煤工作面發生小型爆炸,進、回風巷一般不會被堵死,通風系統也不會遭到大的破壞,爆炸所產生的CO和其它有害氣體較易被排除。在這種情況下,采面爆源進風側的人員一般不會嚴重中毒,應迎著風流退出。在爆源回風側的人員,應迅速佩戴自救器,經安全地帶通過爆源到達進風側,即可脫險。如果撤退中無論是逆風或順風撤退,都無法躲避有害氣體可能造成的危害,則應迅速進入避難硐室;沒有避難硐室時應在煙氣襲來之前,選擇合適的地點就地利用現場條件,快速構筑臨時避難硐室,進行避災自救。
(5)如采煤工作面發生嚴重的爆炸事故,可能造成工作面冒頂垮落,使通風系統遭到破壞,爆源的進、回風側都會聚積大量的一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氣體。為此,在爆炸后,沒有受到嚴重傷害的人員,都要立即打開自救器佩戴好。在爆源進風側的人員,要逆風撤出;在爆源回風側人員要經安全地帶通過爆源處,撤到新鮮風流中。撤退中無論是逆風或順風撤退,都無法躲避有害氣體可能造成的危害,則應迅速進入避難硐室;沒有避難硐室時應在煙氣襲來之前,選擇合適的地點就地利用現場條件,快速構筑臨時避難硐室,進行避災自救。如果由于冒頂嚴重撤不出來,首先要把自救器佩戴好,并協助將重傷員轉移到有壓風自救和供水施救裝置的地點待救。附近有獨頭巷道時,也可進入暫避,并盡可能用木料、風筒等建立臨時避難硐室。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下衣物、礦燈等明顯標志,以便引起礦山救護隊的注意,便于進入救助。
(6)如果發生窒息事故,應立即佩戴自救器,迅速撤離。如果發現有人員窒息暈倒,應立即幫其佩戴好自救器,將人員移至新鮮風流中,進行救援。如果撤退中無論是逆風或順風撤退,都無法躲避有害氣體可能造成的危害,則應迅速進入避難硐室;沒有避難硐室時應在煙氣襲來之前,選擇合適的地點就地利用現場條件,快速構筑臨時避難硐室,進行避災自救。
二、瓦斯事故的應急處置措施
(1)調度指揮中心迅速了解瓦斯爆炸事故的發生位置、波及范圍、人員傷亡情況和主扇運行情況,并立即報告值班礦領導、總經理、總工程師、通防副總工程師等礦主要領導。
(2)根據災情和指揮部命令確定停電范圍,調度指揮中心下達停電撤人指令,并通知救護隊和職工醫院和其他有關單位,各相關單位按照職責分工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3)通防科、監測監控中心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發現異常立即報告指揮部。
(4)應急指揮部根據災情分析判斷通風系統破壞程度及發生連續爆炸、火災的可能性,積極研究制定救災方案,并根據災情發展及時調整優化方案。
(5)救護隊按照救援方案攜帶相關裝備入井,主要負責災區偵查、搶救遇險遇難人員,撲滅因爆炸產生的火災,恢復巷道通風,清理爆炸產生的堵塞物等。
(6)瓦斯爆炸產生火災,應同時進行滅火和救人,派專人監測瓦斯,當瓦斯濃度達到2%以上,并繼續增加有爆炸危險時,必須把救護人員撤到安全地點。
(7)井筒、井底車場發生瓦斯爆炸時,在偵察確定沒有火源,無爆炸危險的情況下,盡快恢復通風,救人和恢復通風應同時進行。如果有害氣體嚴重威脅回風流方向的人員,在確定進風方向的人員已安全撤退的情況下,可采取反風,救護隊進入原回風側引導人員撤離災區。
(8)爆炸事故發生在采煤工作面時,在場人員應立即佩戴好自救器,應沿進風側和回風側進入救人,在此期間必須維持通風系統原狀。
(9)采取反風措施要慎重進行,未經周密研究不允許行動。
(10)如遇獨頭巷道距離較長、有害氣體濃度大、支護損壞嚴重的情況,在確認沒有火源、遇險人員已經犧牲時,嚴禁冒險進入工作,在恢復通風、打好支護后,方可搬運遇難人員。
(11)掘進巷道發生瓦斯爆炸后,若出現火源,如果易于直接滅火,可以用滅火器和滅火設備及時撲滅,但要時刻監測瓦斯情況,并防止水煤氣爆炸傷人。
(12)對瓦斯爆炸引起的采煤工作面火源,如果行動迅速、滅火器材充足、火勢不大時,可利用滅火器或水進行直接滅火;當火源為工作面回風隅角的瓦斯燃燒,滅火時要注意嚴防把火苗趕到采空區內,以免發生瓦斯爆炸。
(13)編制針對性瓦斯防治專項措施、煤層注水措施并嚴格實施,控制放炮落煤量,并保證局部通風及迎頭出風量,確保掘進、回采期間無瓦斯超限。
2.1.6應急保障
參照綜合預案。
2.2礦井煤塵爆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2.2.1 事故風險分析
我礦原煤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塵源有采煤工作面作業點、轉載點附近、煤巷掘進工作面的放炮作業等地點,以上作業地點均具備產生高溫熱源的條件,如果防塵措施不力,則容易發生煤塵爆炸事故。
煤塵爆炸事故不但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還會破壞礦井通風系統,可能引起火災,甚至發生連續爆炸,增加救災的難度。
根據《新光集團淮北劉東煤礦有限公司2021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因為我公司的可采煤層煤塵均有爆炸性,礦井回風巷及各采掘工作面產塵地點均有可能發生煤塵爆炸事故。
2.2.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總工程師
成員(或單位):黨委書記、各分管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調度指揮中心、生產技術部、安全監察中心、通防科、機電洗煤部、勞資科、供銷部、財務科、工會、辦公室、職工醫院、行政環?、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等。
職責:負責統一指揮、協調瓦斯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煤塵爆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九個應急救援小組。
(一)搶險救災組
組長:生產副總經理
成員: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生產技術部、事故單位負責人、采掘工區負責人。
職 責:負責實施搶險救災方案,開展現場搶險救援工作,完成遇險人員緊急救護和搶險救災的相關任務。
(二)技術組
組 長:總工程師
成 員:副總工程師及相關科室技術負責人。
職責:參與現場搶險救援,了解現場信息,組織制定搶險救援方案及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對搶險救援工作進行技術指導,為搶險救援指揮部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三)安全監督組
組長:安全副總經理
成員:安全監察中心、通防科、調度指揮中心和有關專業人員組成。
職責:參與事故救援過程中的現場安全監督及通風、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工作。
(四)醫療救護組
組長:分管醫院副總經理
成員:由醫院及后勤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
(五)物資供應組
組長:分管供應副總經理
成員:供銷部、辦公室、機電洗煤部及生產部門負責人組成。
職責:保證搶險救災物資和設備的及時調度和供應。
(六)警戒保衛組
組長:分管保衛副總經理
成員:由行政環?迫w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的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等工作。
(七)后勤保障組
組長:分管后勤副總經理
成員:由辦公室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等工作。
(八)信息發布組
組長:黨委書記
成員:由辦公室人員、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組成。
職責:負責統一掌握事故態勢和處理情況,收集救援行動的信息資料,向有關人員、單位、媒體等通報情況。
(九)善后處理組
組長:工會主席
成員:勞資科、財務科、工會、辦公室部門負責人。
職責:負責傷亡人員家屬安撫、撫恤、理賠和生產恢復等善后工作。
2.2.3 響應啟動
參照綜合預案。
2.2.4應急救援
(1)現場脫險人員升井后,立即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現場采取的應急措施和事故初期情況。
(2)搶險救災組由生產副總經理負責指揮,指揮帶領應急救援隊伍和有關人員按照預案規定的職責范圍,根據救援要求,選擇安全地點建立井下救援基地,實施偵察探險、搶救遇險遇難人員和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救援方案。
(3)技術組由總工程師負責,根據事故現場情況變化及遇到的救援技術難題和問題,認真研究制定符合現場實際的技術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為現場救援指揮部提供技術保障。
(4)安全監督組由安全副總經理負責,承擔救援期間救援現場的安全監督及通風、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工作。
(5)警戒保衛組根據周圍的外部環境,調集足夠警戒力量,分小組(每組不得少于3人)對通往礦區及主副井口的各個通道實施警戒,并明確各組負責人,確保救援期間的救援秩序。
(6)醫療救護組調集醫務人員和救護車輛,迅速趕赴主井上井口,對脫險人員實施醫療救護,或在地面待命等待救援,必要時下井進入現場實施緊急救援行動。
(7)物資供應組提前調集救援所需物資設備,對每種物資設備安排專人負責,動態掌握救援物資設備運抵的位置和時間,保證在規定時間內調集運達救援現場。
(8)后勤保障組分組安排保證救援人員生活安排、救援期間辦公設施和車輛調度。
(9)信息發布組根據事故救援進展情況,經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審查批準,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信息。
(10)善后處理組根據事故規模和遇險遇難人員數量,調集足夠力量,分組安排人員分散進行處置,每名遇險遇難人員必須明確具體負責人,保證善后處置中的生活、安撫、撫恤等工作。
2.2.5應急處置
(1)調度指揮中心迅速了解煤塵爆炸事故的發生位置、波及范圍、人員傷亡情況和主扇運行情況,并立即報告值班領導、總經理、總工程師、通防副總工程師等礦主要領導。
(2)根據災情和指揮部命令確定停電范圍,調度指揮中心下達停電撤人指令,并通知救護隊和醫院和其他有關單位,各相關單位按照職責分工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3)通防科、監測監控中心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發生異常立即報告指揮部。
(4)應急指揮部根據災情分析判斷通風系統破壞程度及發生連續爆炸、火災的可能性,積極研究制定救災方案,并根據災情發展及時調整優化方案。
(5)救護隊按照救援方案攜帶相關裝備入井,主要負責災區偵查、搶救遇險遇難人員,撲滅因爆炸產生的火災,恢復巷道通風,清理爆炸產生的堵塞物等。
(6)爆炸產生火災,應同時進行滅火和救人,派專人監測瓦斯,當瓦斯濃度達到2%以上,并繼續增加有爆炸危險時,必須把救護人員撤到安全地點。
(7)井筒、井底車場發生爆炸時,在偵察確定沒有火源,無爆炸危險的情況下,盡快恢復通風,救人和恢復通風應同時進行。如果有害氣體嚴重威脅回風流方向的人員,在確認進風方向的人員已撤離災區,可進行反風措施。
(8)爆炸事故發生在采煤工作面時,在場人員應立即佩戴好自救器,應沿進風側和回風側進入救人,在此期間必須維持通風系統原狀。
(9)采取反風措施要慎重進行,未經周密研究不允許行動。
(10)如遇獨頭巷道距離較長、有害氣體濃度大、支護損壞嚴重的情況,在確認沒有火源、遇險人員已經犧牲時,嚴禁冒險進入工作,在恢復通風、打好支護后,方可搬運遇難人員。
(11)爆炸發生后,若出現火源,如果易于直接滅火,可以用滅火器和滅火設備及時撲滅,但要時刻監測瓦斯情況,并防止水煤氣爆炸傷人。
(12)在作業規程措施中編制正對運輸巷及其帶式輸送機機頭轉載處,有可能煤塵積聚相關安全措施,確保煤塵不積聚。
2.2.6應急保障
參照綜合預案。
2.3 礦井水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2.3.1 事故風險分析
1、根據《新光集團淮北劉東煤礦有限公司2021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2021年威脅礦井安全的含水層水情水害分析及風險等級:
2、礦井含水層水情水害分析:
①10煤層頂、底板砂巖裂隙水是開采煤層的直接充水水源,靜水量,水量較小,本年度采、掘范圍內的工作面都有砂巖裂隙水,易疏干。風險等級低風險。
②10煤層底板太原組灰巖水, 10煤層底板距太原組灰巖水約41-52m,水壓偏大,可疏性較好,可能造成突水,本年度71007綜采工作面回采巷道、710下段煤柱工作面風、機巷、710上段煤柱工作面回風巷掘進及71003、71007綜采工作面回采時受底板灰巖水威脅。風險等級重大風險。
③老空水:71003綜采工作面上覆西572皮帶下山老巷積水,572皮帶下山采空區積水,距71003綜采工作面層間達80-85m,且有穩定的隔水層;夭汕案鶕睹旱V防治水細則》第八十八條(6)編制防范措施。71005工作面采空區內存在的少量積水,距71007綜采工作面達70m,回采前采用鉆探驗證,保證采空區積水對工作面回采無影響,710上段煤柱回風巷掘進受510采區積水影響,采空區位置范圍、水量、水位、標高清楚,此巷道施工至采空區探水線進行停頭疏放,保證安全掘進。該水害類型風險等級為一般風險。
④斷層水
71007綜采工作面、71003綜采工作面切眼外側為F(1+2)逆斷層,斷層對盤為太原組灰巖、710下段煤柱進風巷沿F22斷層保護煤柱線掘進,對盤為太原組灰巖,二個斷層均嚴格按照《煤礦防治水細則》留設斷層防水煤柱,71007綜采工作面回采前、710下段煤柱進風巷至F22保護煤柱線前進行鉆探驗證,該水害類型風險等級為重大風險
⑤-260西軌道運輸巷采空區水
危險程度分析:恒源煤電集團劉橋一礦已于2017年年底關閉,由于該礦與相鄰恒源煤礦留設煤柱最近處只有3.5m,根據安徽恒源煤電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5月16日給本礦的告知函獲悉,劉橋一礦老空水水位已漲至-335.0m,2020年7月22日水位標高-305.83m,涌水量133m3/h,8月24日水位標高-304.93m,涌水量133m3/h,9月28日水位標高-304.56m,涌水量133m3/h,10月25日水位標高-304.45m,涌水量133m3/h,11月23日水位標高-304.5m,涌水量135m3/h,現劉橋一礦采空區積水水位基本穩定,我礦41001工作面靠近恒源煤電664工作面東側,我礦西四采空區與劉橋一礦采空區最近標高分別(-260m、-293m),礦界留設的保護煤柱大于75m。通過觀測-260西軌道運輸巷3、6、9、11月涌水量分別為63.1、65.3、65.2、62.8m3/h,水量基本穩定,通過上述劉橋一礦閉坑后老空區積水高度現較穩定,因此劉橋一礦閉坑后老空區積水對本礦無影響。該水害類型風險等級為一般風險。
2.3.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總工程師
成員(或單位):黨委書記、各分管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調度指揮中心、生產技術部、安全監察中心、通防科、機電洗煤部、勞資科、供銷部、財務科、工會、辦公室、行政環?、職工醫院、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等。
職責:負責統一指揮、協調水災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水災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九個應急救援小組。
(一)搶險救災組
組長:生產副總經理
成員: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生產技術部、事故單位負責人、采掘工區負責人。
職 責:負責實施搶險救災方案,開展現場搶險救援工作,完成遇險人員緊急救護和搶險救災的相關任務。
(二)技術組
組 長:總工程師
成 員:各有關部門副總工程師及相關科室技術負責人。
職責:參與現場搶險救援,了解現場信息,組織制定搶險救援方案及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對搶險救援工作進行技術指導,為搶險救援指揮部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三)安全監督組
組長:安全副總經理
成員:安全監察中心、通防科、調度指揮中心和有關專業人員組成。
職責:參與事故救援過程中的現場安全監督及通風、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工作。
(四)醫療救護組
組長:分管醫院副總經理
成員:由醫院及后勤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
(五)物資供應組
組長:分管供應副總經理
成員:供銷部、辦公室、機電洗煤部及生產部門負責人組成。
職責:保證搶險救災物資和設備的及時調度和供應。
(六)警戒保衛組
組長:分管保衛副總經理
成員:由行政環?迫w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的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等工作。
(七)后勤保障組
組長:分管后勤副總經理
成員:由辦公室全體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等工作。
(八)信息發布組
組長:黨委書記
成員:由辦公室全體人員、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組成。
職責:負責統一掌握事故態勢和處理情況,收集救援行動的信息資料,向有關人員、單位、媒體等通報情況。
(九)善后處理組
組長:工會主席
成員:勞資科、財務科、工會、辦公室部門負責人。
職責:負責傷亡人員家屬安撫、撫恤、理賠和生產恢復等善后工作。
2.3.3 響應啟動
參照綜合預案。
2.3.4應急救援
(1)現場脫險人員升井后,立即向指揮部匯報現場采取的應急措施和事故初期情況。
(2)搶險救災組由生產副總經理負責指揮,指揮帶領應急救援隊伍和有關人員按照預案規定的職責范圍,根據救援要求,選擇安全地點建立井下救援基地,實施偵察探險、搶救遇險遇難人員和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救援方案。
(3)技術組由總工程師負責,根據事故現場情況變化及遇到的救援技術難題和問題,認真研究制定符合現場實際的技術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為現場救援指揮部提供技術保障。
(4)安全監督組由安全副總經理負責,承擔救援期間救援現場的安全監督及通風、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工作。
(5)警戒保衛組根據周圍的外部環境,調集足夠警戒力量,分小組(每組不得少于3人)對通往礦區及主副井口的各個通道實施警戒,并明確各組負責人,確保救援期間的救援秩序。
(6)醫療救護組調集醫務人員和救護車輛,迅速趕赴副井上井口,對脫險人員實施醫療救護,或在地面待命等待救援,必要時下井進入現場實施緊急救援行動。
(7)物資供應組提前調集救援所需物資設備,對每種物資設備安排專人負責,動態掌握救援物資設備運抵的位置和時間,保證在規定時間內調集運達救援現場。
(8)后勤保障組分組安排保證救援人員生活安排、救援期間辦公設施和車輛調度。
(9)信息發布組根據事故救援進展情況,經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審查批準,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信息。
(10)善后處理組根據事故規模和遇險遇難人員數量,調集足夠力量,分組安排人員分散進行處置,每名遇險遇難人員必須明確具體負責人,保證善后處置中的生活、安撫、撫恤等工作。
2.3.5應急處置
(1)發現突水預兆時不要盲目進行直接處理,以避免事故的擴大化。應及時匯報,可采取采掘作業規程中安全技術措施規定的方式處理。
(2)水害事故發生后,立即啟動本預案,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指揮部成立后首先聽取當班值班領導的災情匯報?偨浝砺犎∷疄那闆r匯報后,立即組織人員依據《劉東煤礦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結合災情實際,提出事故處理方案,下達應急救援作戰指令。
(3)透水后,應在可能的情況下迅速觀察和判斷透水的地點、水源、涌水量、發生原因、危害程度的情況,根據《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中規定的撤退路線迅速撤離。若水勢很猛,沖力很大,撤退時一定要注意向高處走,迅速撤退到透水地點以上的水平,進而出井,而不能進入透水地點附近及下山的獨頭巷道。另外撤離前,應設法將撤離路線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
(4)水泵房人員在接到透水事故報警后,要立即關閉泵房兩側的密閉門,啟動所有水泵,把透出的水盡快排出。沒接到救災領導的撤退命令時,絕對不可離開工作崗位。在井下出現涌水漫到大巷時,泵房值班員接到救災領導人的撤退命令后,從井筒管子道撤離。
(5)撤離過程中,要緊靠巷道一側,抓牢固定物體,盡量避開壓力水頭和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滾動矸石和木料撞傷。
(6)如透水后破壞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標,迷失了行進方向時,遇險人員應朝著有風流通過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7)在撤離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叉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護人員的注意。
(8)如出路已被隔斷,應另覓他路,迅速尋找井下位置最高、離井筒或大巷最近的地方暫時躲避。同時定期在軌道或水管上敲打發出呼救信號。
(9)如唯一的出路被水封堵無法撤離時,應有組織地在獨頭上山工作面躲避,等待救護人員的營救。這是因為獨頭上山附近空氣因水位上升逐漸壓縮能保持一定空間和空氣量。嚴禁盲目潛水逃生等冒險行為。
(10)人員撤離到豎井需從梯子間上去時,應遵守秩序,禁止慌亂和爭搶。行動中手要抓牢,腳要蹬穩,切實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11)被礦井水害圍困時的避災自救措施
當現場人員被涌水圍困無法退出時,應迅速進入預先筑好的避難硐室中避災,或選擇合適地點快速筑建臨時避難硐室避災。如系老空透水,則須在避難硐室處建臨時擋墻或吊掛風簾,防止被涌出的有害氣體傷害。進入避難硐室前,應在硐室外留設明顯標志。
在避災期間,遇險礦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狀態,情緒安定、自信樂觀、意志堅強。要堅信上級領導一定會組織人員快速營救;堅信在班組長和有經驗老工人的帶領下,一定能夠克服各種困難,共渡難關,安全脫險。要做好長時間避災的準備,除輪流擔任崗哨觀察水情的人員外,其余人員均應靜臥,減少體力和空氣消耗。
避災時,應用敲擊的方法有規律、間斷地發出呼救信號,向營救人員指示躲避處的位置。
被困期間斷絕食物后,即使在饑餓難忍的情況下,也應努力克制自己,決不嚼食雜物充饑。需要飲用井下水時,應選擇適宜的水源,并用紗布或衣服過濾。
長時間被困在井下,發現救護人員到來營救時,避災人員不可過渡興奮和慌亂。得救后,不可吃硬質和過量的食物。要避開強烈的光線,以防發生意外。
(12)通知監控中心、有關區隊、礦燈房、自救器發放室準確統計當班井下人數及其姓名,統計已上井的人數及姓名,以便分析災區人員數量及分布。通知調度指揮中心啟用應急救援材料和醫院準備急救傷員。
(13)指定一名副總經理負責簽發下井許可證,并通知礦燈房、自救器發放室和副井:沒有下井許可證不準發放礦燈、自救器,不準下井。
(14)選定井下救護基地,指定一名副總經理擔任井下救護基地指揮。落實井下救護基地所需的通訊設備、救災器材等。選定安全崗哨位置及其人員,明確其任務。
(15)命令應急救援人員進入災區引導人員撤退;得知人員受困在災區時,一方面設法與受阻人員聯系,穩定其情緒;一方面立即報告指揮部采取果斷措施組織救援。
(16)指揮部根據井下災情報告,將搶險人員組成二線、三線力量。當應急救援人員不足時,及時報告集團公司請求支援,并及時滿足井下需要,千方百計完成撤人搶險任務。同時采取安全措施保護搶險人員,盡力避免擴大事故。
(17)根據掌握的災情及處理方案的要求,對應急救援隊員做好戰前思想動員,勉勵隊員樹立信心、發揚不畏艱險、敢打敢拼的特別能戰斗精神。
(18)事故處理結束后,指揮部指定技術組及有關部門和人員收集整理事故調查報告,并進行全面分析,對事故發生原因、搶救處理過程、重要的經驗教訓以及今后應采取的預防措施等,形成文件后上報和存檔。
2.3.6應急保障
參照綜合預案。
2.4礦井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2.4.1 事故風險分析
根據《新光集團淮北劉東煤礦有限公司2021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2021年我公司開采10煤煤層,根據礦井二水平煤層自燃傾向性鑒定報告,10煤層自燃傾向性為Ⅲ類(屬不易自燃煤層)。我公司2021年防滅火方面的工作主要針對外因火災進行,同時預防內因火災發生,尤其預防71003綜采工作面回采期間,受采動影響,將對71005綜采工作面采空區造成采空區內壓力變化,與外界巷道壓差的變化及不穩定性,存在采空區自然發火災害威脅;71003炮采工作面,71001、71003綜采工作面采空區封閉,采空區內可能發生自然發火。
礦井火災的發生,輕則影響生產,重則能造成人員傷亡,燒毀煤炭資源和礦井設備,因此做好礦井防火、滅火是保證安全生產的重要工作。
礦井所采煤層在有氧氣和一定熱量儲備的條件下,容易發生煤炭自燃,引起火災事故(內因火災)。
在礦井生產過程中,井下使用液壓油、潤滑油等液體燃料和坑木、橡膠制品、棉紗、布頭等固體易燃材料,在有足夠的氧氣和熱源存在的情況下,容易引起火災事故(外因火災)。
主要熱源包括:
一、機械能轉化的熱。如皮帶與托輥摩擦、采掘機械運轉時沖擊或摩擦產生的熱。
二、電能轉化的熱。如電流短路、電氣設備超載運轉、靜電放電、電焊和照明燈等。
三、化學反應產生的熱。如不合格的炸藥爆破、瓦斯、煤塵爆炸,煤炭自燃,氣焊等。
2.4.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總工程師
成員(或單位):黨委書記、各分管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調度指揮中心、生產技術部、安全監察中心、通防科、機電洗煤部、勞資科、供銷部、財務科、工會、辦公室、職工醫院、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等。
職責:負責統一指揮、協調瓦斯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瓦斯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九個應急救援小組。
(一)搶險救災組
組長:采掘副總經理
成員: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生產技術部、事故單位負責人、采掘工區負責人。
職 責:負責實施搶險救災方案,開展現場搶險救援工作,完成遇險人員緊急救護和搶險救災的相關任務。
(二)技術組
組 長:總工程師
成 員:各有關部門副總工程師及相關科室技術負責人。
職責:參與現場搶險救援,了解現場信息,組織制定搶險救援方案及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對搶險救援工作進行技術指導,為搶險救援指揮部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三)安全監督組
組長:安全副總經理
成員:安全監察中心、通防科、調度指揮中心和有關專業人員組成。
職責:參與事故救援過程中的現場安全監督及通風、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工作。
(四)醫療救護組
組長:分管醫院副總經理
成員:由醫院及后勤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
(五)物資供應組
組長:分管供應副總經理
成員:供銷部、辦公室、機電洗煤部及生產部門負責人組成。
職責:保證搶險救災物資和設備的及時調度和供應。
(六)警戒保衛組
組長:分管保衛副總經理
成員:由行政環?迫w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的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等工作。
(七)后勤保障組
組長:分管后勤副總經理
成員:由辦公室全體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等工作。
(八)信息發布組
組長:黨委書記
成員:由辦公室全體人員、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組成。
職責:負責統一掌握事故態勢和處理情況,收集救援行動的信息資料,向有關人員、單位、媒體等通報情況。
(九)善后處理組
組長:工會主席
成員:勞資科、財務科、工會、辦公室部門負責人。
職責:負責傷亡人員家屬安撫、撫恤、理賠和生產恢復等善后工作。
2.4.3 響應啟動
參照綜合預案。
2.4.4應急救援
(1)現場脫險人員升井后,立即向指揮部匯報現場采取的應急措施和事故初期情況。
(2)搶險救災組由生產副總經理負責指揮,指揮帶領應急救援隊伍和有關人員按照預案規定的職責范圍,根據救援要求,選擇安全地點建立井下救援基地,實施偵察探險、搶救遇險遇難人員和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救援方案。
(3)技術組由總工程師負責,根據事故現場情況變化及遇到的救援技術難題和問題,認真研究制定符合現場實際的技術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為現場救援指揮部提供技術保障。
(4)安全監督組由安全副總經理負責,承擔救援期間救援現場的安全監督及通風、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工作。
(5)警戒保衛組根據周圍的外部環境,調集足夠警戒力量,分小組(每組不得少于3人)對通往礦區及主副井口的各個通道實施警戒,并明確各組負責人,確保救援期間的救援秩序。
(6)醫療救護組調集醫務人員和救護車輛,迅速趕赴主井上井口,對脫險人員實施醫療救護,或在地面待命等待救援,必要時下井進入現場實施緊急救援行動。
(7)物資供應組提前調集救援所需物資設備,對每種物資設備安排專人負責,動態掌握救援物資設備運抵的位置和時間,保證在規定時間內調集運達救援現場。
(8)后勤保障組分組安排保證救援人員生活安排、救援期間辦公設施和車輛調度。
(9)信息發布組根據事故救援進展情況,經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審查批準,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信息。
(10)善后處理組根據事故規模和遇險遇難人員數量,調集足夠力量,分組安排人員分散進行處置,每名遇險遇難人員必須明確具體負責人,保證善后處置中的生活、安撫、撫恤等工作。
2.4.5應急處置
一、發生火災事故時的自救互救措施
在場人員要立即打開并按規定佩戴好隨身攜帶的自救器,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盡可能采取措施積極滅火,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同時,利用井下通訊設施及時匯報礦調度指揮中心。如果火災規模較大,現場人員不能直接撲滅火災時,應盡快將火災的地點、范圍、性質等情況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并積極組織受火災威脅區域人員沿避災路線盡快撤離災區。如無法安全撤出時,應進入緊急避險系統或構筑避難硐室,等待救護隊救援。構筑避難硐室的地點應盡量靠近供水施救及壓風自救系統處,以便充分發揮其作用。
二、應急處置措施
(1)井下發生火災時,最先發現火災的人員應沉著冷靜,設法弄清火源,根據火災性質,應充分利用滅火器材或其它可能利用的條件,在火源附近直接撲滅火災或挖除火源,力爭在初期把火撲滅。
(2)電氣設備著火時,應首先切斷電源,在電源切斷前,只準用不導電滅火器材滅火,嚴禁用水滅火。
(3)如果火災規模較大,現場人員不能直接滅火時,必須積極組織受威脅區域人員,盡快按規定的避災路線撤離火區,并將情況立即報告礦調度指揮中心。
(4)首先要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質、地點、范圍和事故區域的巷道情況、通風系統、風流及火災煙氣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與自己所處巷道之間的關系,并根據礦井災害預防和撤離計劃及現場的實際情況,確定撤退路線和避災自救的方法。
(5)撤退時,任何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驚慌、不能狂奔亂跑。應在現場負責人及有經驗的老工人帶領下有組織地撤退。
(6)位于火源進風側的人員,應迎著新鮮風流撤退。
(7)位于火源回風側的人員或是在撤退途中遇到煙氣有中毒危險時,應迅速戴好自救器,盡快通過捷徑繞到新鮮風流中去或在煙氣沒有到達之前,順著風流盡快通過回風口撤到安全地點。
(8)如果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時間內不能安全撤出時,應在設有儲存備用自救器的硐室換用自救器后再進行撤離,或是尋找有壓風管路系統的地點,以壓縮空氣供呼吸之用或進入就近避難硐室避難待救。
(9)撤退行動既要迅速果斷,又要快而不亂。撤退中應靠巷道有聯通出口的一側行進,避免錯過脫離危險區的機會,同時還要隨時注意觀察巷道和風流的變化情況,謹防火區風壓可能造成的風流逆轉。
(10)無論是逆風或順風撤退,都無法躲避著火巷道火災煙氣可能造成的危害時,則應迅速進入避難硐室;沒有避難硐室時應在煙氣襲來之前,選擇合適的地點就地利用現場條件,快速構筑臨時避難硐室,進行避災自救。
(11)逆煙撤退具有很大的危險性。除非在附近有脫離危險區的通道出口,而且又有脫離危險區的把握時;或是只有逆煙撤退才有爭取生存的希望時,才可采取這種撤退方法。
(12)撤退途中如果有平行并列巷道或交叉巷道時,應靠有平行巷道和交叉巷口的一側撤退,并隨時注意這些出口的位置,盡快尋找脫險的出路。在煙霧大、視線不清的情況下,要摸著巷道壁前進,以免錯過聯通路口。
(13)當煙霧在巷道里流動時,一般巷道空間的上部煙霧濃度大、溫度高、能見度低,對人的危害也嚴重,而靠近巷道底板情況要好些,有時巷道底部還有比較新鮮的空氣流動,為此,在有煙霧的巷道里撤退時,在煙霧不嚴重的情況下,即使為了加快速度也不應直立奔跑,而應盡量躬身彎腰,低著頭快速前進。如煙霧大、視線不清或溫度高時,則應盡量貼著巷道底板和巷壁,摸著軌道或管道等爬行撤退。
(14)在高溫濃煙的巷道撤退時還應注意利用巷道內的水,浸濕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辦法進行降溫,改善自己的感覺,或是利用隨身物件等遮攔頭面部,以防高溫煙氣的刺激等。
2.4.6應急保障
參照綜合預案。
2.5 礦井頂板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2.5.1 事故風險分析
劉東煤礦有限公司近期不采7煤層,10煤層局部為復合頂;采煤工作面頂板易離層掉落;老巷道較多,巷道的修護量大,根據已回采工作面礦壓顯現特點,在回采過程中,工作面初次來壓、放頂、收尾停面、安裝回撤及過老巷、地質構造段等情況下,工作面頂板管理工作較為復雜,易造成頂板事故,一旦發生頂板事故,可能造成嚴重后果。根據掘進工作面礦壓顯現特點,在掘進過程中,工作面過斷層等地質構造帶和施工大斷面巷道、交岔點等情況下,頂板管理工作較為復雜,因受頂板巖性、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支護質量、施工工藝等影響,都存在發生冒頂的可能。
根據《新光集團淮北劉東煤礦有限公司2021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頂板管理重點:71003炮采工作面收作、71003綜采工作面初采、過構造、71007綜采工作面切眼刷大、71003綜采工作面拆除、71007綜采工作面安裝頂板管理困難,有可能出現頂板事故。
2.5.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生產副總經理
指揮部成員:黨委書記、總工程師、各分管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調度指揮中心、生產技術部、安全監察中心、通防科、機電洗煤部、勞資科、供銷部、財務科、工會、辦公室、職工醫院、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等。
職責:負責統一指揮、協調頂板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頂板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九個應急救援小組。
(一)搶險救災組
組長:生產副總經理
成員: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生產技術部、事故單位負責人、采掘工區負責人。
職 責:負責實施搶險救災方案,開展現場搶險救援工作,完成遇險人員緊急救護和搶險救災的相關任務。
(二)技術組
組 長:總工程師
成 員:各有關部門副總工程師及相關科室技術負責人。
職責:參與現場搶險救援,了解現場信息,組織制定搶險救援方案及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對搶險救援工作進行技術指導,為搶險救援指揮部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三)安全監督組
組長:安全副總經理
成員:安全監察中心、通防科、調度指揮中心和有關專業人員組成。
職責:參與事故救援過程中的現場安全監督及通風、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工作。
(四)醫療救護組
組長:分管醫院副總經理
成員:由醫院及后勤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
(五)物資供應組
組長:分管供應副總經理
成員:供銷部、辦公室、機電洗煤部及生產技術部部門負責人組成。
職責:保證搶險救災物資和設備的及時調度和供應。
(六)警戒保衛組
組長:分管保衛副總經理
成員:由行政環?迫w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的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等工作。
(七)后勤保障組
組長:分管后勤副總經理
成員:由辦公室全體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等工作。
(八)信息發布組
組長:黨委書記
成員:由辦公室全體人員、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組成。
職責:負責統一掌握事故態勢和處理情況,收集救援行動的信息資料,向有關人員、單位、媒體等通報情況。
(九)善后處理組
組長:工會主席
成員:勞資科、財務科、工會、辦公室部門負責人。
職責:負責傷亡人員家屬安撫、撫恤、理賠和生產恢復等善后工作。
2.5.3 響應啟動
參照綜合預案。
2.5.4應急救援
(1)現場脫險人員升井后,立即向指揮部匯報現場采取的應急措施和事故初期情況。
(2)搶險救災組由生產副總經理負責指揮,指揮帶領應急救援隊伍和有關人員按照預案規定的職責范圍,根據救援要求,選擇安全地點建立井下救援基地,實施偵察探險、搶救遇險遇難人員和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救援方案。
(3)技術組由總工程師負責,根據事故現場情況變化及遇到的救援技術難題和問題,認真研究制定符合現場實際的技術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為現場救援指揮部提供技術保障。
(4)安全監督組由安全副總經理負責,承擔救援期間救援現場的安全監督及通風、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工作。
(5)警戒保衛組根據周圍的外部環境,調集足夠警戒力量,分小組(每組不得少于3人)對通往礦區及主副井口的各個通道實施警戒,并明確各組負責人,確保救援期間的救援秩序。
(6)醫療救護組調集醫務人員和救護車輛,迅速趕赴副井上井口,對脫險人員實施醫療救護,或在地面待命等待救援,必要時下井進入現場實施緊急救援行動。
(7)物資供應組提前調集救援所需物資設備,對每種物資設備安排專人負責,動態掌握救援物資設備運抵的位置和時間,保證在規定時間內調集運達救援現場。
(8)后勤保障組分組安排保證救援人員生活安排、救援期間辦公設施和車輛調度。
(9)信息發布組根據事故救援進展情況,經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審查批準,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信息。
(10)善后處理組根據事故規模和遇險遇難人員數量,調集足夠力量,分組安排人員分散進行處置,每名遇險遇難人員必須明確具體負責人,保證善后處置中的生活、安撫、撫恤等工作。
2.5.5應急處置
1、調度指揮中心接到總指揮命令后,按照重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綜合預案中“重特大安全事故電話通知順序”,立即通知指揮部成員到達調度指揮中心集合。
2、指揮部成員到達調度指揮中心后,按照總指揮或副總指揮的指示,立即奔赴事故現場,成立現場搶險救災專業組,協助事故單位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3、搶救頂板事故前,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要根據現場情況制定搶救方案及安全技術措施,組織搶救。
4、探明冒頂區范圍和被埋壓、堵截的人數及位置。
5、積極恢復冒頂區正常通風。如果暫不能恢復時可利用水管、壓風管等對埋壓、堵截的人員輸送新鮮空氣。
6、檢查冒頂情況,加強冒頂處后方的支護,維護后路。處理中,必須始終堅持由外向里的原則,并設專人觀察頂板,防止二次冒頂。
7、冒頂埋人,應以最快速度接近遇難人員,先架設生根支架,然后根據頂板冒落情況,用撞楔法、搭涼棚法或木垛法護頂,掏小洞或挖底救人。如冒頂范圍大,可另開繞道解救;如果大塊巖石威脅遇難人員時,可使用千斤頂或單體支柱等工具移動石塊解救,但應盡量避免破壞冒落巖石的堆積狀況。
8、搶救被堵人員時,可用呼喊、敲擊等方法聽取回聲,并判斷遇險人員的位置。對被堵人員應在支護好頂板、恢復通風或利用壓風向災區供風的情況下,用掘小巷或繞道通過冒落區接近遇險人員。
9、處理冒頂過程中,搶救人員要有專人檢查瓦斯和觀察頂板情況,并保證退路暢通。
10、清理堵塞物時,要防止傷害遇險人員,嚴禁用鎬刨、錘砸等方法扒人破煤(巖)塊。
11、醫療救護組要安排到達井下事故現場附近,對搶救出的受傷人員進行緊急醫療救治或護送重傷人員上井救治。
12、在搶險期間,儲備物資設備由礦后勤保障組統一調用。
13、采煤工作面冒頂時的避災自救措施
1迅速撤退到安全地點。當發生工作地點有即將發生冒頂的征兆,而當時又難以采取措施防止采煤工作面頂板冒落時,最好的避災措施是迅速離開危險區,撤退到安全地點。
2遇險時要靠煤幫貼身站立或木垛處避災。從采煤工作面發生冒頂的實際情況來看,頂板沿煤壁冒落是很少見的。因此,當發生冒頂來不及撤退到安全地點時,遇險者應靠煤幫貼身站立避災,但要注意煤壁片幫傷人。另外,冒頂時可能將支柱壓斷或推倒,但在一般情況下可能將支柱壓斷或推倒;在一般情況下不可能壓垮或推倒質量合格的木垛,因此,如遇險者所在位置靠近木垛時,可撤至木垛處避災。
3遇險后立即發出呼救信號,冒頂對人員的傷害主要是砸傷、掩埋或隔堵。冒落基本穩定后,遇險者應立即采用呼叫、敲打,如敲打物料、巖塊(可能造成新的冒落時,則不能敲打,只能呼叫)等方法,發出有規律、不間斷的呼救信號,以便救護人員和撤出人員了解災情,組織力量進行搶救。
4遇險人員要積極配合外部的營救工作。冒頂后被煤矸、物料等埋壓的人員,不要驚慌失措,在條件不允許時切忌用猛烈掙扎的辦法脫險,以免造成事故擴大。被冒頂隔堵的人員,應在遇險地點有組織地維護好自身安全,構筑脫險通道,配合外部的營救工作,為提前脫險創造良好條件。
14、獨頭巷道迎頭冒頂被堵人員應急措施
1遇險人員要正視已發生的災害,切忌驚慌失措,堅信礦領導和同志們一定會積極進行搶救。應迅速組織起來,主動聽從災區中班組長和有經驗老工人的指揮。團結協作,盡量減少體力和隔堵區的氧氣消耗,有計劃地使用飲水、食物和礦燈等,做好較長時間避災的準備。
2如人員被困地點有電話,應立即用電話匯報災情、遇險人數和計劃采取的避災自救措施;否則,應采用敲擊鋼軌、管道和巖石等方法,發出有規律的呼救信號,并每隔一定時間敲擊一次。不間斷地發出信號,以便營救人員了解災情,組織力量進行搶救。
3維護加固冒落地點和人員躲避處的支架,并派人檢查,以防止冒落進一步擴大,保障被堵人員避災時的安全。
4如人員被困地點有壓風管,應打開壓風管給被困人員輸送新鮮空氣,并稀釋被隔堵空間的瓦斯濃度,但要注意保暖。
15、營救冒頂堵埋人員時的應急措施
1處理冒頂堵埋人事故時,應盡快接近堵埋人部位進行搶救?芍苯影琼肥柰ɑ蜷_掘小巷道到達堵埋地點。營救時,一要詢問知情人,弄清堵埋地點;二要組織人員由外向里加固冒頂區周圍的支架,清除進出口通道的堵塞物并緊急輪流扒矸疏通;三是遇有大塊矸石時,要用鎬刨或搬移,不準放炮;四是準備好擔架和急救物品,進行現場急救。
2如果頂板有再次冒頂危險時,應先架設臨時支架,防止二次冒頂加重險情。
3冒頂致使冒頂區域不通風時,應利用局部通風機、鉆孔或管子、壓風等向事故區送風,并派專人檢查該處的有害氣體濃度。
16、采煤工作面冒頂處理方法
1采煤工作面冒頂范圍不大、頂板沒有冒實、工作面沒有堵實、矸石暫時停止下落的情況下,處理冒頂時先觀察頂板動靜,加固冒頂區附近的支架,再采用工字鋼配合單體支柱超前控制頂板,工字鋼上方的空隙用背板背嚴或用小木垛接頂。并掛好防片幫網打好貼幫柱,防止片幫,再清除浮煤浮矸。
2當頂板冒落矸石塊度較小,而且冒頂區頂板碎矸繼續往下流或者一動就流,則采取撞楔處理。處理冒頂時先在冒頂區選擇或架設撞楔棚子,棚子方向應與撞楔方向垂直。把撞楔放置于棚梁上,使其尖端指向頂板冒落處,末端墊一方木塊。然后用大錘猛擊撞楔末端,使它逐漸深入冒頂區將碎石托住,使頂板不再繼續往下落碎矸。之后立即在撞楔保護下架設支架。撞楔的材料可以是木料、荊笆條、管縫錨桿,也可以是鋼軌、鋼釬或鋼管等。
3如果局部冒頂區已將工作面冒嚴堵死,但冒頂范圍不超過15m左右,垮落矸石塊度不大且可以搬運時,可以從工作面冒頂區由外向里,從上而下,在保證支架可靠及后路暢通情況下,采用人字形掩護支架沿煤幫輸送機道整理出一條小巷道。整通小巷道后,開動輸送機,再放矸,按原來的采高架棚。
4當冒頂范圍較大,頂板冒嚴,工作面堵死,用以上三種方法處理均有困難時,可沿煤壁重新開切眼,繞過冒頂區。新開切眼一般由下向上掘進,并留適當小煤柱,靠冒頂區一側背嚴。冒頂埋壓的設備、支架等可由開切眼穿小洞至冒頂區進行回收。
17、掘進工作面冒頂處理方法
1直接支架法
在巷道圍巖已經穩定,冒落矸石又不多,冒頂范圍約為2架~3架時,可采用直接支架法,即先扒掉礙事的矸石,在兩幫掏出拉窩,然后立好柱腿,緊接著架設頂梁,并且插好背好,最后清理底部煤矸。再往前依次照上述程序操作,直至處理完畢為止。
2撞楔法
當巷道冒落矸很碎,可采用撞楔法處理。在冒頂的地方先用撞楔法向冒落碎矸深處打入,在撞楔的保護下,清理冒落的煤矸,重新架設支架。
撞楔的材料可選用鋼軌鋼管或大木楔等。
3錨噴法
錨噴法適用于冒頂范圍較大,具備錨噴支護設備的巖巷。先處理冒頂區域內頂板及兩幫活矸,人員站在安全側向冒頂區域頂部噴射一層厚30mm~50mm的混凝土封固頂板,然后再封兩幫。當初噴層凝固后再打錨桿,并及時掛網和復噴一次,復噴厚度不宜超過200mm。冒頂處理完后,按要求立模砌碹,也可架設金屬支架。
4錨網索打柱法
對于冒頂后,冒落空洞以上頂板基本穩定,適宜使用錨網索支護的巷道,可以使用錨網索打柱法,即先在冒頂區域打上臨時支柱,再在需要支護的地點打上錨網索,在冒落空洞里加打柱是帶有一定危險的工作,操作時必須十分注意安全。操作前要站在有支架掩護的地點,用長柄工具敲幫問頂,并設專人觀察頂板變化情況。打柱時按由外往里的順序進行。
5木垛法
如果巷道冒頂范圍較大冒落高度較高,且冒落空洞以上頂板基本穩定,可以采用木垛法。先在冒落空洞里以下部的冒落煤矸為底板加打木垛接頂,然后在木垛保護下清理煤矸,重新支架。在冒落空洞里加打木垛是帶有一定危險的工作,操作時必須十分注意安全。操作前要站在有支架掩護的地點,用長柄工具敲幫問頂,并設專人觀察頂板變化情況。
6全斷面處理
全斷面處理,即在處理冒頂時新架設的支架與原支架斷面基本一致,也稱一次成巷的處理方法。它的優點是避免多次松動原已破碎的頂板,缺點是進度較慢。它適用于冒頂范圍不大的巷道。
7小斷面處理
小斷面處理,即先架設遠比原巷道支架規格要小得多的臨時支架,然后再擴大為永久支架,也稱二次成巷的處理方法。它的優點是處理冒頂進度快;缺點是需要進行二次支護。它適用于搶救被堵人員和急于恢復巷道用作運輸、行人和通風的冒頂處理。
8繞道掘進巷道
當巷道冒落范圍和冒落高度都很大,冒頂處理條件極其困難時,可以采用另開繞道,躲開冒頂區域重新掘巷的方法。
⑨針對掘進及巷修準備工程特點,需加強重點區域礦壓觀測和頂板管理,提前制定并采取針對性措施;針對掘進及巷修準備工程及重點區域礦壓觀測和頂板管理,提前制定并采取針對性措施,預防冒頂事故發生。
2.5.6應急保障
參照綜合預案。
2.6 礦井提升運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2.6.1 事故風險分析
根據《新光集團淮北劉東煤礦有限公司2021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我礦提升運輸事故重大風險有:主提升系統:鋼絲繩斷繩、井筒墜物、鋼絲繩過卷。
在煤礦生產死亡事故中,礦井運輸死亡事故僅次于頂板事故而居第二位,這主要是人員違章及運輸作業環節安全防護措施不完善和環境安全保護設施有缺陷造成的。礦井發生的運輸傷亡事故主要有以下幾類:
1、立井提升事故。
2、帶式輸送機運輸。
3、刮板輸送機傷人事故。
4、傾斜井巷運輸事故。
5、機車運輸行車傷亡事故。
6、架空乘人裝置(猴車)運送人員事故。
(一)事故特征及危害
1、立井提升事故特征及危害
立井提升主要用于升降人員、運送設備物料、礦井排矸、提升煤炭,因用途不同又分為風井和混合井,立井提升可能發生的提升事故有斷繩、蹾罐、過卷、人員及物體墜落、物體打擊、火災及其他傷害等。
2、帶式運輸機事故特征及危害
煤礦井下帶式輸送機運輸系統在煤礦主要擔負著運輸煤炭的重要運輸任務,具有運距長、運量大的特點,是煤礦井下主要的大型固定設備之一。帶式輸送機運輸系統包括供電控制系統、機械傳動系統、轉載點的接煤部位和卸煤部位,按輸送機種類可分為鋼絲繩牽引膠帶輸送機、鋼絲繩芯膠帶輸送機、采面膠帶輸送機。由于帶式輸送機運輸距離遠,地質條件復雜、環境惡劣,并且在生產過程中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常發生的事故主要有:機械傷害、斷帶、斷繩、飛車、倒車等事故。
3、刮板運輸機事故特征及危害
刮板輸送機在生產運行過程中存在諸多危險有害因素,導致的事故類型主要有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火災等。
4、傾斜井巷運輸事故特征及危害
傾斜井巷運輸可能造成車輛掉道、物體滑落、碰撞打擊、機械傷害等事故。
5、機車運輸事故特征及危害
機車運輸可能造成碰撞、觸電、蹭幫傷人、掉道、追尾等事故。
6、架空乘人裝置事故特征及危害
架空乘人裝置俗稱猴車,是煤礦井下輔助運輸設備,主要用于運送人員。架空乘人裝置在運轉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險因素,導致的事故類型主要有機械傷害、觸電、掉繩、掉座、抱索器松動、吊座翻翹、斷繩、過速飛車、過乘事故等。
2.6.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機電副總經理
指揮成員(或單位):黨委書記、總工程師、各分管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調度指揮中心、生產技術部、安全監察中心、通防科、機電洗煤部、勞資科、供銷部、財務科、辦公室、職工醫院、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等。
職責:負責統一指揮、協調提升運輸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提升運輸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九個應急救援小組。
(一)搶險救災組
組長:生產副總經理
成員:生產技術部、事故單位負責人、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采掘工區負責人。
職 責:負責實施搶險救災方案,開展現場搶險救援工作,完成遇險人員緊急救護和搶險救災的相關任務。
(二)技術組
組 長:總工程師
成 員:各有關部門副總工程師及相關科室技術負責人。
職責:參與現場搶險救援,了解現場信息,組織制定搶險救援方案及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對搶險救援工作進行技術指導,為搶險救援指揮部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三)安全監督組
組長:安全副總經理
成員:安全監察中心、通防科、調度指揮中心和有關專業人員組成。
職責:參與事故救援過程中的現場安全監督及通風、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工作。
(四)醫療救護組
組長:分管醫院副總經理
成員:由醫院及后勤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
(五)物資供應組
組長:分管供應副總經理
成員:供銷部、辦公室、機電洗煤部及生產技術部門負責人組成。
職責:保證搶險救災物資和設備的及時調度和供應。
(六)警戒保衛組
組長:分管保衛副總經理
成員:由行政環?迫w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的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等工作。
(七)后勤保障組
組長:分管后勤副總經理
成員:由辦公室全體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等工作。
(八)信息發布組
組長:黨委書記
成員:由辦公室全體人員、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組成。
職責:負責統一掌握事故態勢和處理情況,收集救援行動的信息資料,向有關人員、單位、媒體等通報情況。
(九)善后處理組
組長:工會主席
成員:勞資科、財務科、工會、辦公室負責人。
職責:負責傷亡人員家屬安撫、撫恤、理賠和生產恢復等善后工作。
2.6.3 響應啟動
參照綜合預案。
2.6.4應急救援
(1)現場脫險人員升井后,立即向指揮部匯報現場采取的應急措施和事故初期情況;
(2)搶險救災組由生產副總經理負責指揮,指揮帶領應急救援隊伍和有關人員按照預案規定的職責范圍,根據救援要求,選擇安全地點建立井下救援基地,實施偵察探險、搶救遇險遇難人員和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救援方案;
(3)技術組由總工程師負責,根據事故現場情況變化及遇到的救援技術難題和問題,認真研究制定符合現場實際的技術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為現場救援指揮部提供技術保障;
(4)安全監督組由安全副總經理負責,承擔救援期間救援現場的安全監督及通風、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工作。
(5)警戒保衛組根據周圍的外部環境,調集足夠警戒力量,分小組(每組不得少于3人)對通往礦區及主副井口的各個通道實施警戒,并明確各組負責人,確保救援期間的救援秩序。
(6)醫療救護組調集醫務人員和救護車輛,迅速趕赴副井上井口,對脫險人員實施醫療救護,或在地面待命等待救援,必要時下井進入現場實施緊急救援行動。
(7)物資供應組提前調集救援所需物資設備,對每種物資設備安排專人負責,動態掌握救援物資設備運抵的位置和時間,保證在規定時間內調集運達救援現場。
(8)后勤保障組分組安排保證救援人員生活安排、救援期間辦公設施和車輛調度。
(9)信息發布組根據事故救援進展情況,經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審查批準,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信息。
(10)善后處理組根據事故規模和遇險遇難人員數量,調集足夠力量,分組安排人員分散進行處置,每名遇險遇難人員必須明確具體負責人,保證善后處置中的生活、安撫、撫恤等工作。
2.6.5應急處置
一、機車運輸傷人事故處置措施
(1)平巷電機車運輸發生追尾、碰頭事故或運輸過程中傷人時,現場人員立即停止運行中的車輛,將事故發生的地點、性質、造成危害程度及人員傷亡情況向調度指揮中心和本單位值班領導進行匯報。
(2)事故造成人員傷害的,現場人員應同時進行現場自救互救和創傷急救,對因擠、壓、碾、砸等原因引起的出血人員,應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進行止血;對因外傷窒息引起的呼吸停止人員,應用人工呼吸法進行搶救,然后護送上井。
(3)調度指揮中心在接到事故匯報后,應根據事故響應等級并按照信息報告程序立即電話報告總經理、總工程師、機電副總經理及事故單位負責人。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根據事故的情況啟動運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救援。
(4)實施救援時,在事故區域前后設置木馬和警戒標志,救援期間嚴禁與救援無關的車輛通行。
(5)實施救援時,并用木鍥將車輪靠掩住,防止車輛滑動出現二次傷人事故。
(6)受傷人員救援完畢,用完好的電機車將事故中毀壞的機車拖至機車維修硐室修理。
二、斜巷跑車傷人事故處置措施
(1)斜巷發生跑車事故時,信號工必須及時利用信號與絞車司機或其他信號工取得聯系,停止運輸設備運轉,防止事故擴大,并立即將事故發生的地點、性質、造成危害程度及人員傷亡情況向調度指揮中心和本單位值班領導進行匯報。
(2)發生跑車事故造成人員傷害的,現場人員應同時進行現場急救,對因擠、壓、碾、砸等原因引起的出血人員,應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進行止血;對因外傷窒息引起的呼吸停止人員,應用人工呼吸法進行搶救,然后護送上井。
(3)調度指揮中心在接到事故匯報后,應根據事故響應等級并按照信息報告程序立即電話報告總經理、總工程師、機電副總經理及事故單位負責人。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根據事故的情況啟動運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救援。
(4)實施救援前,必須切斷絞車電源,并將開關閉鎖、掛牌。絞車司機必須堅守崗位。必須將斜巷所有阻車器扳至阻車閉鎖位置。
(5)實施救援時,必須從斜巷上方向下進行救援。
(6)救援受傷人員前,必須將斜巷的車輛可靠鎖牢。
(7)受傷人員救援完畢,將事故中毀壞的車輛復軌后,運至車間修理。
三、車輛掉道傷人事故處置措施
(1)車輛掉道或復軌過程中發生人身事故時,現場人員立即將事故發生的地點、性質、造成危害程度及人員傷亡情況向礦調度指揮中心和本單位值班領導進行匯報。
(2)車輛掉道事故造成人員傷害的,現場人員應同時現場急救,對因擠、壓、碾、砸等原因引起的出血人員,應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進行止血;對因外傷窒息引起的呼吸停止人員,應用人工呼吸法進行搶救,然后護送上井。
(3)調度指揮中心在接到事故匯報后,應根據事故響應等級并按照信息報告程序立即電話報告總經理、總工程師、機電副總經理及事故單位負責人。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根據事故的情況啟動運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救援。
(4)實施救援時,在事故區域前后設置警戒標志,救援期間嚴禁與救援無關的車輛通行。
(5)實施救援時,并用木鍥將車輪可靠掩住,防止車輛滑動出現二次傷人事故。
(6)受傷人員救援完畢,及時將掉道的車輛復軌、運走。
四、皮帶傷人事故處置措施
(1)發生皮帶傷人事故時,現場人員立即將事故發生的地點、性質、造成危害程度及人員傷亡情況向礦調度指揮中心和本單位值班領導進行匯報;
(2)皮帶事故造成人員傷害的,現場人員應同時現場急救,對因擠、壓、碾、砸等原因引起的出血人員,應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進行止血;對因外傷窒息引起的呼吸停止人員,應用人工呼吸法進行搶救,然后護送上井。
(3)調度指揮中心在接到事故匯報后,應根據事故響應等級并按照信息報告程序立即電話報告總經理、總工程師、機電副總經理及事故單位負責人。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根據事故的情況啟動運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救援。
(4)實施救援時,在事故區域前后設置警戒標志,救援期間嚴禁與救援無關的人員通行。
(5)實施救援時,應將事故皮帶停電閉鎖,防止皮帶運行出現二次傷人事故。
(6)受傷人員救援完畢,及時處理事故皮帶,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正常運行。
五、刮板輸送機傷人事故處置措施
(1)現場人員立即將事故發生的地點、性質、造成危害程度及人員傷亡情況向礦調度指揮中心和本單位值班領導進行匯報。
(2)事故造成人員傷害的,現場人員應同時現場急救,對因擠、壓、碾、砸等原因引起的出血人員,應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進行止血;對因外傷窒息引起的呼吸停止人員,應用人工呼吸法進行搶救,然后護送上井。
(3)調度指揮中心在接到事故匯報后,應根據事故響應等級并按照信息報告程序立即電話報告總經理、總工程師、機電副總經理及事故單位負責人。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根據事故的情況啟動運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救援。
(4)實施救援時,在事故區域前后設置警戒標志,救援期間嚴禁與救援無關的人員通行。
(5)實施救援時,應將事故刮板輸送機停電閉鎖,防止運行出現二次傷人事故。
(5)受傷人員救援完畢,及時處理設備故障,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正常運行。
六、架空乘人裝置事故處置措施
(1)現場人員立即將事故發生的地點、性質、造成危害程度及人員傷亡情況向礦調度指揮中心和本單位值班領導進行匯報。
(2)調度指揮中心在接到事故匯報后,應根據事故響應等級并按照信息報告程序立即電話報告總經理、總工程師、機電副總經理及事故單位負責人。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根據事故的情況啟動運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救援。
(3)事故現場的人員應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積極有效的自救和互救。對于輕傷應現場對其進行包扎止血,將其抬放到安全地帶。而對于骨折人員不要輕易挪動,等待專業救助人員的到來。
(4)救援人員應按規定攜帶必要的救援工具。
(5)在救援處置時要設置事故警示牌,禁止行人通過、禁止其他作業;
(6)在進行搶險救援時,要切斷電源、設置警戒人員,保護救援人員和遇險人員的安全。
七、斷繩卡罐或墜罐事故應急措施
(1)首先確定罐內是否有人員,若有人應首先救人,井筒工從梯子間進至卡罐或墜罐處,將人員救至梯子間,確定另一罐籠是否可以走鉤,若能走鉤,人員也可先從另一罐籠撤出上井,若不能走鉤,應從梯子間護送上井;
(2)機電洗煤部安排井筒維修工攜帶保險帶,通訊工具由混合井上井口梯子間下到卡罐或墜罐處,通知滯留于罐籠內的人員,不準自由行動。
(3)停電時間超過4個小時,滯留于罐籠內的人員應從梯子間出井,從梯子間出井時,機電洗煤部安排井筒維修工攜帶保險帶、通訊工具由混合井上井口梯子間下到罐籠處,拆除靠罐籠側的梯子間護欄,把保險帶交給罐籠內被困人員,罐籠內人員系好保險帶,鉆出罐籠,在井筒維修工的幫助下從罐籠上轉移到梯子間,從梯子間升井,轉移期間只有系好保險帶的人員才可鉆出罐籠轉移到梯子間,其他人員不可亂動,只有等到前一個人把保險帶解下,自己佩帶好后,方可鉆出罐籠,進行轉移。
(4)罐籠內全部人員轉移到梯子間后,機電洗煤部井筒維修工方可與轉移到梯子間的人員共同升井,在轉移人期間,一定要保證信號通訊良好,上井口設崗,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靠近井口,以免墜物傷人。
(5)罐內無人時,從主滾筒上拆除舊繩,換上新繩后,將新繩下至卡罐位置,與罐籠聯接提升上井。
(6)罐內無人時,從主滾筒上拆除舊繩,換上新繩后,將新繩下至卡罐位置,與罐籠聯接提升上井。如出現一容器墜底,另一容器被卡事故,先處理被卡容器,將被卡容器撤出井筒范圍后,再檢查清理井筒內易掉落的物品,最后撤除墜底容器,修復井筒裝備。
八、主提升停電期間罐籠內有人應急措施
1)礦井停電導致提升人員期間罐籠突然停運,乘罐人員應沉著冷靜,不得恐慌、擁擠,靜候恢復提升或救援人員。
2)如罐籠內有人員,運輸把鉤工應立即將情況如實向調度室匯報,調度室負責向礦供電災害事故預防和處理領導小組匯報,由領導小組采取針對性的對策措施。
3)主提升司機在發現事故掉電安全制動后,應立即收回主令手把,恢復零位,等候恢復送電。
4)恢復送電后,主提升司機及現場處理人員應立即檢查提升機各部位是否正常,檢查無誤后即可試鉤,如此時罐籠內有人員,無論原提升方向如何,都應該將人員慢速(不超過4m/秒)提升上井,待試鉤正常后,才準進行重新提升人員。
5)在確定短時間內無法恢復供電后,由領導小組組織救援人員對罐籠內人員進行救援。
九、提升容器過卷事故處理措施
(1)恢復上提升容器因過卷撞開的托罐裝置,若提升容器未卸空,應先卸空;
(2)恢復井筒設施,包括防撞梁、楔形罐道、罐道、井口行程開關;
(3)恢復提升容器附件。
2.6.6應急保障
參照綜合預案。
2.7礦井供電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2.7.1 事故風險分析
根據《新光集團淮北劉東煤礦有限公司2021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我礦供電事故重大風險有:高壓電纜、電氣設備漏地和短路、繼電保護不可靠、誤送(斷)電誤操作、應急處置不到位。
在供用電過程中,因惡劣天氣影響,易造成地面變電所線路跳閘,變壓器部件接線頭發熱、變壓器油面下降或變壓器油變質,致使變壓器發生故障或損壞,導致發生停電事故;供電設施線路老化等情況,導致發生供電事故;電纜因不同原因起火,導致供電事故;誤操作導致發生供電事故等。如發生供電事故,根據停電范圍不同,會造成礦井主扇、局扇停風,井下瓦斯積聚,井下空氣成分惡化,含氧量降低;提人設備因無電而無法正常運轉,致使井下工作人員無法快速上井,若提升中突然停電,會導致提升鋼絲繩斷繩,造成罐籠墜井、人員傷亡等。
2.7.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機電副總經理
成員(或單位):黨委書記、總工程師、各分管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調度指揮中心、生產技術部、安全監察中心、通防科、機電洗煤部、勞資科、供銷部、財務科、辦公室、職工醫院、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等。
職責:負責統一指揮、協調供電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供電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九個應急救援小組。
(一)搶險救災組
組長:機電副總經理
成員: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生產技術部、事故單位負責人、采掘工區負責人。
職責:負責實施搶險救災方案,開展現場搶險救援工作,完成遇險人員緊急救護和搶險救災的相關任務。
(二)技術組
組長:總工程師
成員:各有關部門副總工程師及相關科室技術負責人。
職責:參與現場搶險救援,了解現場信息,組織制定搶險救援方案及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對搶險救援工作進行技術指導,為搶險救援指揮部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三)安全監督組
組長:安全副總經理
成員:安全監察中心、通防科、調度室和有關專業人員組成。
職責:參與事故救援過程中的現場安全監督及通風、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工作。
(四)醫療救護組
組長:分管醫院副總經理
成員:由醫院及后勤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
(五)物資供應組
組長:分管供應副總經理
成員:供銷部、辦公室、機電洗煤部及生產技術部門負責人組成。
職責:保證搶險救災物資和設備的及時調度和供應。
(六)警戒保衛組
組長:分管保衛副總經理
成員:由行政環?迫w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的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等工作。
(七)后勤保障組
組長:分管后勤副總經理
成員:由辦公室全體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等工作。
(八)信息發布組
組長:黨委書記
成員:由辦公室全體人員、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組成。
職責:負責統一掌握事故態勢和處理情況,收集救援行動的信息資料,向有關人員、單位、媒體等通報情況。
(九)善后處理組
組長:工會主席
成員:勞資科、財務科、工會、辦公室負責人。
職責:負責傷亡人員家屬安撫、撫恤、理賠和生產恢復等善后工作。
2.7.3 響應啟動
參照綜合預案。
2.7.4應急救援
(1)現場人員立即向指揮部匯報現場采取的應急措施和事故初期情況;
(2)搶險救災組由采煤副總經理負責指揮,指揮帶領應急救援隊伍和有關人員按照預案規定的職責范圍,根據救援要求,實施偵察探險、搶救遇險遇難人員和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救援方案。
(3)技術組由總工程師、機電副總經理負責,根據事故現場情況變化及遇到的救援技術難題和問題,認真研究制定符合現場實際的技術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為現場救援指揮部提供技術保障。
(4)安全監督組由安全副總經理負責,承擔救援期間救援現場的安全監督及通風、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工作。
(5)警戒保衛組根據周圍的外部環境,調集足夠警戒力量,分小組(每組不得少于3人)對通往礦區及主副井口的各個通道實施警戒,并明確各組負責人,確保救援期間的救援秩序。
(6)醫療救護組調集醫務人員和救護車輛,迅速趕赴副井上井口,對脫險人員實施醫療救護,或在地面待命等待救援,必要時下井進入現場實施緊急救援行動。
(7)物資供應組提前調集救援所需物資設備,對每種物資設備安排專人負責,動態掌握救援物資設備運抵的位置和時間,保證在規定時間內調集運達救援現場。
(8)后勤保障組分組安排保證救援人員生活安排、救援期間辦公設施和車輛調度。
(9)信息發布組根據事故救援進展情況,經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審查批準,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信息。
(10)善后處理組根據事故規模和遇險遇難人員數量,調集足夠力量,分組安排人員分散進行處置,每名遇險遇難人員必須明確具體負責人,保證善后處置中的生活、安撫、撫恤等工作。
2.7.5應急處置
(1)當供電事故發生后,處于事故現場及受威脅區域的人員,應沉著冷靜,根據災情和現場條件,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時投入現場搶救。
(2)在搶救時,必須保持統一的指揮,嚴禁冒險蠻干和驚慌失措,嚴禁各行其是和單獨行動。
(3)要采取防止災區條件惡化和保障救災人員安全的措施,特別要提高警惕,避免觸電、二次傷害等再生事故的發生。
(4)采取積極正確的恢復供電措施。如果是地面變電所供電系統進線及其相應開關故障,應立即切除故障回路,投入備用線路;如果是變壓器故障,應立即切除故障變壓器,投入備用變壓器。
(5)如因通風系統停電時間較長,要采取主要通風機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2.7.6應急保障
參照綜合預案。
2.8礦井火工品爆炸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2.8.1 事故風險分析
礦井井下設火工品庫一處,火工品在運輸及使用環節,易發生爆炸事故,同時易引起火災、瓦斯、煤塵爆炸等次生事故。炸藥雷管爆炸后會產生高溫、高壓、有毒有害氣體,易造成人員傷亡、機械設備和巷道的損壞,同時強大的沖擊波易造成風流逆轉,破壞礦井通風系統,炸藥雷管爆炸還會引起火災等次生事故發生。
2.8.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總工程師
成員(或單位):黨委書記、各分管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調度指揮中心、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生產技術部、安全監察中心、通防科、機電科、勞資科、供銷部、財務科、辦公室、工會、行政環?、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等。
職責:負責統一指揮、協調火工品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火工品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九個應急救援小組。
(一)搶險救災組
組長:生產副總經理
成員: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生產技術部、事故單位負責人、采掘工區負責人。
職責:負責實施搶險救災方案,開展現場搶險救援工作,完成遇險人員緊急救護和搶險救災的相關任務。
(二)技術組
組長:總工程師
成員:各有關部門副總工程師及相關科室技術負責人。
職責:參與現場搶險救援,了解現場信息,組織制定搶險救援方案及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對搶險救援工作進行技術指導,為搶險救援指揮部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三)安全監督組
組長:安全副總經理
成員:安全監察中心、通防科、調度指揮中心和有關專業人員組成。
職責:參與事故救援過程中的現場安全監督及通風、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工作。
(四)醫療救護組
組長:分管醫院副總經理
成員:由醫院及后勤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
(五)物資供應組
組長:分管供應副總經理
成員:供銷部、辦公室、機洗部及生產管理中心部門負責人組成。
職責:保證搶險救災物資和設備的及時調度和供應。
(六)警戒保衛組
組長:分管保衛副總經理
成員:由行政環?迫w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的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等工作。
(七)后勤保障組
組長:分管后勤副總經理
成員:由辦公室全體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等工作。
(八)信息發布組
組長:黨委書記
成員:由辦公室全體人員、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組成。
職責:負責統一掌握事故態勢和處理情況,收集救援行動的信息資料,向有關人員、單位、媒體等通報情況。
(九)善后處理組
組長:工會主席
成員:勞資科、財務科、辦公室、工會部門負責人。
職責:負責傷亡人員家屬安撫、撫恤、理賠和生產恢復等善后工作。
2.8.3 響應啟動
參照綜合預案。
2.8.4應急救援
(1)現場脫險人員升井后,立即向指揮部匯報現場采取的應急措施和事故初期情況。
(2)搶險救災組由生產副總經理負責指揮,指揮帶領應急救援隊伍和有關人員按照預案規定的職責范圍,根據救援要求,選擇安全地點建立井下救援基地,實施偵察探險、搶救遇險遇難人員和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救援方案。
(3)技術組由總工程師負責,根據事故現場情況變化及遇到的救援技術難題和問題,認真研究制定符合現場實際的技術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為現場救援指揮部提供技術保障。
(4)安全監督組由安全副總經理負責,承擔救援期間救援現場的安全監督及通風、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工作。
(5)警戒保衛組根據周圍的外部環境,調集足夠警戒力量,分小組(每組不得少于3人)對通往礦區及主副井口的各個通道實施警戒,并明確各組負責人,確保救援期間的救援秩序。
(6)醫療救護組調集醫務人員和救護車輛,迅速趕赴主井上井口,對脫險人員實施醫療救護,或在地面待命等待救援,必要時下井進入現場實施緊急救援行動。
(7)物資供應組提前調集救援所需物資設備,對每種物資設備安排專人負責,動態掌握救援物資設備運抵的位置和時間,保證在規定時間內調集運達救援現場。
(8)后勤保障組分組安排保證救援人員生活安排、救援期間辦公設施和車輛調度。
(9)信息發布組根據事故救援進展情況,經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審查批準,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信息。
(10)善后處理組根據事故規模和遇險遇難人員數量,調集足夠力量,分組安排人員分散進行處置,每名遇險遇難人員必須明確具體負責人,保證善后處置中的生活、安撫、撫恤等工作。
2.8.5應急處置
(1)火工品發生火災或爆炸事故時,現場人員應立即佩戴自救器,并立即發出警報,通知所有受威脅地點的人員,撤離時必須按指定的避災路線撤離。
(2)如爆炸引起巷道爆炸,人員無法撤離時,可打開壓風管供人員呼吸,確保被困人員的安全,并經常敲打管路,向外報警。
(3)調度指揮中心迅速了解火工品事故的發生位置、波及范圍、人員傷亡情況和主扇運行情況,并立即報告值班礦領導和礦主要領導。
(4)根據災情和指揮部命令確定停電范圍,調度指揮中心下達停電撤人指令,通知救護隊和醫院,通知有關部門和單位各負其責。
(5)通防科、安全監測監控中心對監測數據進行分析,發生異常立即報告指揮部。
(6)應急指揮部根據災情分析判斷通風系統破壞程度及發生連續爆炸、火災的可能性,積極研究制定救災方案,并根據災情發展及時調整優化方案。
(7)救護隊按照救援方案攜帶相關裝備入井,主要負責災區偵查、搶救遇險遇難人員,撲滅因爆炸產生的火災,恢復巷道通風,清理爆炸產生的堵塞物等。
(8)爆炸產生火災,應同時進行滅火和救人,派專人監測瓦斯,當瓦斯濃度達到2%以上,并繼續增加有爆炸危險時,必須把救護人員撤到安全地點。
2.8.6應急保障
參照綜合預案。
2.9 礦井地面洪澇災害專項應急預案
2.9.1 事故風險分析
礦區歷史最高洪水線為+32.4m,井筒口標高為+33.5m,工業場地標高為33.4~32.8m。最高洪水線沒有超過工業廣場標高,特大降雨時礦區地表積水可有效向外引排,不會造成沿井口倒灌井下,地面工業廣場等要害場所進水不影響礦井安全生產。但如遇特大洪水流經礦區并在特大降雨支持下,地表積水有效向外引排受阻時,有可能發生洪水向變電站及主扇機房室內倒灌,引起全礦供電中斷,威脅礦井安全。
雷擊可能發生供電線路落地、瓷瓶擊爛、桿塔傾倒、樹木砸線、設備故障等造成礦井停電、停風事故。
2.9.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機電副總經理
成員(或單位):黨委書記、總工程師、各分管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采、掘工區負責人、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調度指揮中心、生產技術部、安全監察中心、通防科、機洗部、勞資科、供銷部、財務科、辦公室、工會、行政環?、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等。
職責:負責統一指揮、協調地面洪澇災害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地面洪澇災害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九個應急救援小組。
(一)搶險救災組
組長:生產副總經理
成員:生產技術部、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采掘工區負責人。
職 責:負責實施搶險救災方案,開展現場搶險救援工作,完成遇險人員緊急救護和搶險救災的相關任務。
(二)技術組
組長:總工程師
成員:各有關部門副總工程師及相關科室技術負責人。
職責:參與現場搶險救援,了解現場信息,組織制定搶險救援方案及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對搶險救援工作進行技術指導,為搶險救援指揮部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三)安全監督組
組長:安全副總經理
成員:安全監察中心、生產技術部、機洗部有關專業人員組成。
職責:參與事故救援過程中的現場安全監督工作。
(四)醫療救護組
組長:分管醫院副總經理
成員:由醫院及后勤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
(五)物資供應組
組長:分管供應副總經理
成員:供銷部、辦公室、機洗部及生產技術部(調度指揮中心)部門負責人組成。
職責:保證搶險救災物資和設備的及時調度和供應。
(六)警戒保衛組
組長:分管保衛副總經理
成員:由行政環?迫w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的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等工作。
(七)后勤保障組
組長:分管后勤副總經理
成員:由辦公室全體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等工作。
(八)信息發布組
組長:黨委書記
成員:由辦公室全體人員、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組成。
職責:負責統一掌握事故態勢和處理情況,收集救援行動的信息資料,向有關人員、單位、媒體等通報情況。
(九)善后處理組
組長:工會主席
成員:勞資科、財務科、工會、辦公室部門負責人。
職責:負責傷亡人員家屬安撫、撫恤、理賠和生產恢復等善后工作。
2.9.3 響應啟動
參照綜合預案。
2.9.4應急救援
(1)現場人員立即向指揮部匯報現場采取的應急措施和事故初期情況。
(2)搶險救災組由生產副總經理負責指揮,指揮帶領應急救援隊伍和有關人員按照預案規定的職責范圍,根據救援要求,選擇安全地點建立井下救援基地,實施偵察探險、搶救遇險遇難人員和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救援方案。
(3)技術組由總工程師、機電副總經理負責,根據事故現場情況變化及遇到的救援技術難題和問題,認真研究制定符合現場實際的技術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為現場救援指揮部提供技術保障。
(4)安全監督組由安全副總經理負責,承擔救援期間救援現場的安全監督工作。
(5)警戒保衛組根據周圍的外部環境,調集足夠警戒力量,分小組(每組不得少于3人)對通往礦區及主副井口的各個通道實施警戒,并明確各組負責人,確保救援期間的救援秩序。
(6)醫療救護組調集醫務人員和救護車輛,迅速趕赴副井上井口,對脫險人員實施醫療救護,或在地面待命等待救援,必要時下井進入現場實施緊急救援行動。
(7)物資供應組提前調集救援所需物資設備,對每種物資設備安排專人負責,動態掌握救援物資設備運抵的位置和時間,保證在規定時間內調集運達救援現場;
(8)后勤保障組分組安排保證救援人員生活安排、救援期間辦公設施和車輛調度。
(9)信息發布組根據事故救援進展情況,經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審查批準,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信息。
(10)善后處理組根據事故規模和遇險遇難人員數量,調集足夠力量,分組安排人員分散進行處置,每名遇險遇難人員必須明確具體負責人,保證善后處置中的生活、安撫、撫恤等工作。
2.9.5應急處置
(1)當洪水潰入機房導致全礦供電中斷時,生產指揮中心調度值班人員應立即向總經理匯報。
(2)調度指揮中心接到總經理指令后,按應急通知順序迅速召集相關人員到指揮中心集中,由搶險總指揮根據災情啟動本預案,拉響地面警報,各專業組、各搶險隊接警后5分鐘內趕到水災現場集結,等待指令。
(3)技術組根據災情迅速制定出搶險方案,報總指揮批準后由各搶險隊負責實施。
(4)各級人員接警后立即投入到搶險救災工作中:后勤保障組立即將救援車輛開到辦公樓前隨時聽調,食堂人員全部進入值班狀態,醫院人員迅速準備好急救藥品,在值班室待命;物資供應組成員在五分鐘內將防洪專庫打開,向各搶險隊提供救援物資;治安保衛組成員在組長帶領下做好現場警戒和全礦區治安工作;各搶險隊隊員在隊長帶領下,迅速趕到水災現場,利用已裝袋的防洪泥袋對機房周圍進行封堵,防洪袋不夠時,組織隊員突擊裝運至搶險現場,如室內已經進水,要安排人員將室內積水向外引排;搶險三隊成員迅速組織安裝水泵將洪水向礦區外強排;搶險四隊成員負責確保供電正常,隨時排除發生的故障,現時負責監督搶險一二隊成員室內作業。
(5)因暴風大雨天氣導致10kv供電線路倒桿或斷線等故障時,本礦技術力量不足時就近向淮北供電公司求助,獲得應急力量。
(6)在供電中斷,應立即匯報搶險總指揮,啟動緊急情況撤人預案,立即通知井下撤人。
2.9.6應急保障
參照綜合預案。
2.10礦井壓力容器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2.10.1 事故風險分析
由于壓力容器爆炸后,形成強大氣浪的沖擊和大量碎片的飛濺,會造成周圍的設備和建筑物嚴重的破壞,甚至引起人身傷亡的特大事故,甚至影響正常安全生產經營,職工生活秩序。
2.10.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機電副總經理
成員(或單位):黨委書記、總工程師、各分管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調度指揮中心、生產技術部、安全監察中心、通防科、機電洗煤部、勞資科、供銷部、財務科、辦公室、職工醫院、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等。
職責:負責統一指揮、協調壓力容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供電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九個應急救援小組。
(一)搶險救災組
組長:機電副總經理
成員: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生產技術部、事故單位負責人、機電洗煤部負責人。
職 責:負責實施搶險救災方案,開展現場搶險救援工作,完成遇險人員緊急救護和搶險救災的相關任務。
(二)技術組
組長:總工程師
成員:各有關部門副總工程師及相關科室技術負責人。
職責:參與現場搶險救援,了解現場信息,組織制定搶險救援方案及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對搶險救援工作進行技術指導,為搶險救援指揮部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三)安全監督組
組長:安全副總經理
成員:安全監察中心、調度室和有關專業人員組成。
職責:參與事故救援過程中的現場安全監督。
(四)醫療救護組
組長:分管醫院副總經理
成員:由醫院及后勤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
(五)物資供應組
組長:分管供應副總經理
成員:供銷部、辦公室、機電洗煤部及生產技術部門負責人組成。
職責:保證搶險救災物資和設備的及時調度和供應。
(六)警戒保衛組
組長:分管保衛副總經理
成員:由行政環?迫w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的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等工作。
(七)后勤保障組
組長:分管后勤副總經理
成員:由辦公室全體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等工作。
(八)信息發布組
組長:黨委書記
成員:由辦公室全體人員、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組成。
職責:負責統一掌握事故態勢和處理情況,收集救援行動的信息資料,向有關人員、單位、媒體等通報情況。
(九)善后處理組
組長:工會主席
成員:勞資科、財務科、工會、辦公室負責人。
職責:負責傷亡人員家屬安撫、撫恤、理賠和生產恢復等善后工作。
2.10.3 響應啟動
參照綜合預案。
2.10.4應急救援
(1)現場人員立即向指揮部匯報現場采取的應急措施和事故初期情況;
(2)搶險救災組由機電副總經理負責指揮,指揮帶領應急救援隊伍和有關人員按照預案規定的職責范圍,根據救援要求,實施偵察探險、搶救遇險遇難人員和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救援方案。
(3)技術組由機電副總經理負責,根據事故現場情況變化及遇到的救援技術難題和問題,認真研究制定符合現場實際的技術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為現場救援指揮部提供技術保障。
(4)安全監督組由安全副總經理負責,承擔救援期間救援現場的安全監督。
(5)警戒保衛組根據周圍的外部環境,調集足夠警戒力量,分小組(每組不得少于3人)對通往礦區特殊通道實施警戒,并明確各組負責人,確保救援期間的救援秩序。
(6)醫療救護組調集醫務人員和救護車輛,迅速趕赴現場,對脫險人員實施醫療救護,或在指定地點待命等待救援,必要時進入現場實施緊急救援行動。
(7)物資供應組提前調集救援所需物資設備,對每種物資設備安排專人負責,動態掌握救援物資設備運抵的位置和時間,保證在規定時間內調集運達救援現場。
(8)后勤保障組分組安排保證救援人員生活安排、救援期間辦公設施和車輛調度。
(9)信息發布組根據事故救援進展情況,經應急救援指揮部的審查批準,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信息。
(10)善后處理組根據事故規模和遇險遇難人員數量,調集足夠力量,分組安排人員分散進行處置,每名遇險遇難人員必須明確具體負責人,保證善后處置中的生活、安撫、撫恤等工作。
2.10.5應急處置
(1)發現壓力容器泄壓裝置、顯示裝置、自動報警裝置、連鎖裝置及相關安全附件(壓力表、溫度計、安全閥)失靈等異常情況時,應立即斷開動力電源開關或關閉氣源的進氣閥門,查找異常原因,清除故障確保安全后再投入運行。
(2)當壓力容器出現超溫、超壓時,應立即斷開動力電源開關或關閉氣源的進氣閥門,同時迅速開啟能安全卸載的閥門,使壓力容器內部壓力迅速降低。
(3)當壓力容器支座支撐連接處松動、移位、沉降、傾斜、裂紋等險情時,必須緊急停止運行,迅速斷開動力電源開關或關閉氣源的進氣閥門,劃定危險區域,設置警戒線,嚴禁無關人員進入。
(4)當壓力容器接口部位的焊縫、法蘭等部位變形、腐蝕、裂紋、過熱及泄露時,迅速關閉氣源的進氣閥門,同時迅速開啟能安全泄壓的閥門,使壓力容器內部壓力迅速降低,待修復檢驗檢測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5)當壓力容器及其設備周圍發生火災等非正常原因時,必須緊急停止運行。
(6)發生爆炸事故,必須設法躲避爆炸物,采取隔離和疏散措施,盡快將人員撤離現場,劃定危險區域,設置警戒線,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并立即報礦應急指揮部,請求支援。
(7)爆炸停止后應立即查看有無人員傷亡,并進行救治。
2.10.6應急保障
參照綜合預案。
2.11地面火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2.11.1 事故風險分析
我公司地面有洗煤廠、機電洗煤部、物資供銷部倉庫、木場、地面變電所、壓風機房、絞車房、通風機房、食堂、職工宿舍、綜合辦公大樓等,以上場所有的存在大量可燃物,同時,由于供電線路老化、電源線短路以及人為火種、雷擊等點火源的存在,故常年可能發生火災事故。
2.11.2 應急指揮機構及職責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黨委書記
成員(或單位):紀委書記、各分管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調度指揮中心、生產技術部、安全監察中心、通防科、機洗部、勞資科、供銷部、財務科、工會、辦公室、職工醫院、行政環?、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等。
職責:負責統一指揮、協調火災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火災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九個應急救援小組。
(一)搶險救災組
組長:黨委書記
成員: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黨務工作辦公室和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緊急抽調的相關人員組成。
職 責:負責實施搶險救災方案,開展現場搶險救援工作,完成遇險人員緊急救護和搶險救災的相關任務。
(二)技術組
組長:總工程師
成員:各有關部門副總工程師及相關科室技術負責人。
職責:參與現場搶險救援,了解現場信息,組織制定搶險救援方案及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對搶險救援工作進行技術指導,為搶險救援指揮部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三)安全監督組
組長:安全副總經理
成員:安全監察中心、調度室和有關專業人員組成。
職責:參與事故救援過程中的現場安全監督。
(四)醫療救護組
組長:分管醫院副總經理
成員:由醫院及后勤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對受傷人員的醫療救護。
(五)物資供應組
組長:分管供應副總經理
成員:供銷部、辦公室、機電洗煤部及生產技術部門負責人組成。
職責:保證搶險救災物資和設備的及時調度和供應。
(六)警戒保衛組
組長:分管保衛副總經理
成員:由行政環?迫w人員組成,必要時邀請公安局協助。
職責:主要負責事故發生后的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等工作。
(七)后勤保障組
組長:分管后勤副總經理
成員:由辦公室全體人員組成。
職責:主要負責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等工作。
(八)信息發布組
組長:黨委書記
成員:由辦公室全體人員、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組成。
職責:負責統一掌握事故態勢和處理情況,收集救援行動的信息資料,向有關人員、單位、媒體等通報情況。
(九)善后處理組
組長:工會主席
成員:勞資科、財務科、工會、辦公室負責人。
職責:負責傷亡人員家屬安撫、撫恤、理賠和生產恢復等善后工作。
2.11.3 響應啟動
參照綜合預案。
2.11.4應急救援
(1)指揮部成員到達調度室或指定地點后,總指揮下達救援命令,根據事故情況,分析判斷事故嚴重程度、波及范圍、存在的威脅,確定先期救援方案。
(2)按照指揮部的指令,現場搶險救災組(外協救護隊員、消防人員),進行現場偵查,組織或協助事故單位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3)技術專家組針對事故現場情況,制定詳細的搶險救災方案,報應急指揮部批準后實施,營救受難人員。
(4)搶險救災組對事故現場進行緊急控制,避免事態擴大或波及范圍擴大,實施搶險救災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
(5)通知醫療救護組,一是趕赴現場搶救;二是在醫療保健站內部按醫療系統應急救援預案做好對傷員的搶救準備工作。
(6)通知物資供應組,提供一切搶險、救護所需的材料設備。
(7)如果控制事態有困難,應向鄰近單位請求增援。
(8)如事故不能及時得到控制,或有擴大趨勢,由指揮部及時向上一級部門匯報,請求上一級部門啟動應急預案響應。
2.11.5應急處置
1、地面火災事故應急處置措施:地面火災發生后現場人員應立即啟動現場處置方案,組織開展自救與互救,并立即將事故情況電話匯報調度室,報告內容應簡單、扼要,盡可能說明事故性質、地點、范圍、主要原因和傷亡情況,并保持與礦調度室的聯系。礦調度室接到事故匯報后,立即通知黨政辦,搶險隊員及時趕赴現場進行搶險,同時黨務工作辦公室通過語音廣播系統通知受災及可能受災區域人員撤離,視情況向消防隊請求增援。
2、人員撤離安全處置措施:當災害發展迅猛,現場不具備事故搶救的條件,無法進行現場搶救,或災區條件急劇惡化,可能危及現場人員的生命安全,現場人員應想方設法有組織的迅速安全地撤離災區。撤離災區時應遵守下列行動準則:
①沉著冷靜 撤離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鎮定的情緒,做到臨危不亂;同時大家要樹立能安全撤出災區的信心,并在各個方面、各環節上做好充分的準備,謹慎穩妥地行動。
②團結互助 所有遇險人員都應發揚團結互助的精神和先人后已的風范,同心協力地到達安全地點。
③選擇正確的撤退避災路線 根據消防安全出口指示燈指示方向撤離,切忌圖省事或懷著僥幸心理冒險行動,也不能猶豫不決而貽誤時機。
3、避災安全處置措施:火災襲來要迅速撤離危險區,用水將毛巾(布)等浸濕,捂住口鼻,防止吸入高溫煙氣。用水浸濕棉被地毯等,包裹好身體,就地滾出火焰區逃生。穿過煙火區時,爬行或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不要站立行走,不要乘坐電梯。身上著火以后不能奔跑,可就地打滾或用厚重的衣物壓滅火焰。不能隨便開啟門窗,防止新鮮空氣大量涌入。不要盲目跳樓,沿最佳路徑逃生。
4、及時救援處置措施:發生事故時,調度室應在接到報告后,及時迅速調動救援人員趕赴現場進行搶救工作。進行火情偵察,確定燃燒物質和有無人員被困。
迅速撲滅火源,控制危險源,切斷電源,對現場進行不間斷監測,防止事態擴大。
在撲救火災的同時及時向應急救援指揮部匯報現場情況,F場管理人員要立即指揮員工搬離火場附近的可燃物,避免火災區域擴大。確定水源位置,搞好火場供水。劃定警戒區域,實行交通管制;組織有關人員對事故區域進行保護。及時指揮、引導員工按預定的線路、方法疏散,撤離事故區域,搶救被困人員。疏通事發現場道路,保證救援工作順利進行。發生員工傷亡,醫療保健站醫務人員要馬上進行施救,將傷員撤離危險區域,同時向淮北礦工總醫院求救。選擇好滅火陣地,保護起火點,必要時采取火場破拆、排煙和斷電措施;專業消防隊到達火場后,服從消防指揮員的組織指揮。相關人員應該主動向消防隊匯報火場情況,積極協助公安消防隊伍。
2.11.6應急保障
參照綜合預案。
3.現場處置方案
3.1 井下火災現場處置方案
3.1.1事故特征
1、礦井分為內因火災和外因火災,內因火災主要是煤層自燃,外因火災主要是設備著火。
2、內因火災多發生在采空區或通風不良的巷道中。外因火災多發生在機電硐室、采掘工作面或地面煤場中。
3、火災事故沒有季節性,一旦發生火災還可能會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或引發瓦斯煤塵爆炸,造成很大的損失和人員傷亡。
4、火災的發生有一定的征兆一般表現為:
1空氣溫度、濕度持續性升高,有時出現霧氣或巷道壁出汗。
2巷道出現煤炭和坑木干餾的行列火災氣味。
3自巷道流出的水和空氣溫度增高。
4人體有不舒適感,如頭痛、悶熱、四肢無力等。
5電器、電纜發熱,有膠皮味。
3.1.2應急組織與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2、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a、負責查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b、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a、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b、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3.1.3應急處置
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現場發生火災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立撤退并向礦調度室匯報。
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最先發現火災人員的處理程序
a、最先發現火災人員應該立即根據現場情況判斷火勢情況,若現場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能立即撲滅或控制火勢,不使火災擴大時,應先救災后報告。若現場火災無法立即撲滅或火勢無法控制時,要在保證自身人身安全的情況下,盡可能查明火災性質、地點、范圍、著火原因,危害程度,威脅區域等情況,并立即匯報礦調度室,F場不能保證人身安全時,必須立即撤離,撤離期間要切斷工作地點電源,并盡可能通知沿途受火災影響區域人員一同撤離到安全地點。人員撤離按以下路線執行:掘進迎頭→西七采區軌道下山下段→西七采區-700車場→西七采區軌道下山→西七采區軌道下山上部車場→-475軌道運輸巷→二水平副下山→副下山上部車場→-260南大巷→井底車場→地面。
2撤離期間注意事項:
a、事故地點進風側的人員,應迎著風流撤退;在事故地點回風側的人員,
應立即戴好自救器,設法通過其它通道,盡快進入進風側或新鮮風流中。通過火煙區時,必須佩帶自救器,通過時不要飛跑和急促呼吸,應穩步走出危險區。
b、盡量保持事故前的通風方式和風流方向。
c、全礦井反風時,撤人路線按照如上相反方向執行。
d、撤離前必須切斷事故范圍內電氣設備電源。
3滅火時必須注意的事項:
a、不使瓦斯積聚,煤塵飛揚,以免造成爆炸事故。
b、不致造成風流逆轉。
c、不致危及人員安全。
d、有助于阻止火勢擴大,抑制災情,創造接近火源的條件。
e、油類著火時,嚴禁用水滅火,只能用沙子、二氧化碳干粉滅火器等滅火。
f、撲滅電氣設備火災時,不可將人體或手持的用具觸及導線及設備,以防觸電。
3、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3.2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3.2.1事故特征
1、瓦斯事故主要有瓦斯窒息、瓦斯爆炸、煤塵爆炸。
2、事故多發生采空區、采掘工作面、主要運輸大巷、回風巷中。
3、瓦斯、煤塵爆炸事故沒有季節性,一旦發生爆炸,會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
4、瓦斯、煤塵爆炸發生前的征兆為。
感覺到附近空氣有顫動的現象發生,有時還發出咝咝的空氣流動聲,這可能是爆炸前爆源炸源要吸入大量氧氣所致,這就是其爆炸前的預兆。
3.2.2應急組織與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2、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a、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b、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a、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b、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3.2.3應急處置
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現場發生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撤退并向礦調度室匯報。
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瓦斯、煤塵爆炸事故發生后現場人員的處理程序:一旦發生爆炸事故,人會感到空氣劇烈震動,有急速流動聲或巨響,此時:
a、要立即背向空氣顫動方向,俯臥倒地,面部貼在地面,閉住氣,暫停呼吸,用毛巾捂住口鼻,用衣服蓋住身體,減少身體暴露面積。附近有躲避硐時,可立即進入躲避硐內以降低爆炸沖擊波對人身的直接沖擊。
b、保持冷靜,盡快判明發生爆炸的地點、影響范圍、爆炸性質、危害程度等情況,并立即匯報礦調度室。
c、設法向可能受災變影響區域的人員發出警報通知。
d、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沒有受傷的人員應積極救助災區受傷人。
e、在爆炸地點附近人員應在老工人、班組長或瓦檢員的帶領下,有組織地撤退。事故地點進風側的人員,應迎著風流撤退;在事故地點回風側的人員,應立即戴好自救器,設法通過其它通道,盡快進入進風側或新鮮風流中,通過火煙區時不要飛跑和急促呼吸,應穩步走出危險區。
f、若因巷道冒頂無法通行,或在自救器有效時間內不能到達安全地帶時,可利用避難硐室或在獨頭巷道、兩風門之間等處用風筒、木板等構筑臨時避難所,進行避災。
g、若避災地點有壓風管,應將閥門打開以提供氧氣。避災時應將衣服,礦燈等物掛于明顯位置,以便于救護人員發現。
h、在臨時避難硐室避難人員,應保持平靜,靜臥等待營救,以減少不必要的體力消耗。注意節省水、電和氧氣消耗,硐內只留一盞燈,其余全部熄滅,并經常性、有規律敲擊管路、鐵具或石塊,發出呼救信號。
i、若人員被堵在獨頭斜巷時,不可走向頂部,以防頂部積聚的瓦斯造成窒息。
j、井下發生瓦斯、煤塵爆炸及瓦斯、煤塵爆炸時的避災路線:掘進迎頭→西七采區軌道下山下段→西七采區-700車場→西七采區軌道下山→西七采區軌道下山上部車場→-475軌道運輸巷→二水平副下山→副下山上部車場→-260南大巷→井底車場→地面。
3、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3.3有毒有害氣體超限現場處置方案
3.3.1事故特征
1、有毒有害氣體超限事故主要有瓦斯超限、一氧化碳超限,還有可能引發瓦斯爆炸。
2、事故多發生采空區、采掘工作面、盲巷中。
3、有毒有害氣體超限事故沒有季節性,一旦發生超限,會造成人員傷亡。
3.3.2應急組織與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2、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a、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b、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a、 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b、 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3.3.3應急處置
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現場發生超限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撤退并向礦調度室匯報。
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有毒有害氣體超限后現場人員的處理程序
a、正常作業的采掘工作面瓦斯突然涌出造成瓦斯超限的應急措施:
現場作業人員的應急處理程序:現場作業人員必須立即停止工作,由現場管理人員、班組長組織撤到全風壓進風巷道新鮮風流中,并匯報調度室。撤離前必須按照調度室要求切斷工作地點機電設備電源。因瓦斯異常涌出造成出現人員窒息、傷亡時,要在保證自身人身安全的情況下搞好自救、互救。撤離期間要盡可能通知沿途受災害影響區域人員一同撤離到安全地點。
b、井下采掘工作面風流中及其作業地點瓦斯濃度達到0.8%時,安全監測系統必須切斷采掘工作面所有非本安型電氣設備的電源(如安全監測系統不能切斷電源,現場作業人員必須手動切斷所有機電設備電源),井下現場作業人員必須立即停止工作,所有人員必須立即撤離到采區主要進風巷中,并匯報調度室。
c、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內,體積大于0.5m3空間內積聚的瓦斯濃度達到2.0%時,附近20m內必須停止工作,撤出人員,切斷電源,并匯報礦調度室和通風工區值班人員。
3、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3.4頂板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3.4.1事故特征
1、頂板事故主要有工作面片幫、漏頂、冒頂。
2、事故多發生采煤工作面、采掘巷道、維修巷道中。
3、頂板事故沒有季節性,一旦發生超限,會造成人員傷亡。
4、頂板的預兆:頂板連續發出斷裂聲;頂板下沉量增加。煤幫預兆:煤質變得松軟,片幫煤增多;電鉆打眼時感到鉆進省力。支架預兆:支柱壓力增大,鉸接頂梁工作面頂梁楔子會彈出。
3.4.2應急組織與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a、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b、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2、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a、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b、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a、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b、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3.4.3應急處置
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現場發生頂板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
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如果冒頂面積較大,又傷及人員
a、現場人員立即在區隊長或安監員或班組長的帶領下,打好點柱或支設木棚,防止冒頂的擴大,并同時將冒頂情況立即報告調度室。
b、現場如果受傷人員未被埋,要積極進行包扎或進行其它救護,如果有人員被埋在矸石下面,要立即組織扒矸救人,在扒矸救人前必須對巷道進行支護,以防再次冒頂,使事故進一步擴大。
2處理冒頂事故時:
a、探明冒頂區范圍和被埋、壓、截、堵的人數及可能在的位置,分析搶救、處理條件。
b、迅速恢復冒頂區的正常通風,如一時不能恢復,則必須利用壓風管、水管或打鉆向被埋或截堵區人員供給新鮮空氣;下山掘進必須采取排水措施,進行排水處理。
c、在處理中必須由外向里加強支護,清理出通往被埋或被截堵人員的通道,必要時可以向遇難人員處開掘專用小巷道。
d、在搶救處理中必須有專人檢查與監視頂板情況,防止發生二次冒頂。
e、在搶救中遇到大塊巖石,不許用爆破法處理,應盡量避開。如果威脅遇難人員,則可用千斤頂等工具移動石塊,救出遇難人員。
3、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3.5水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3.5.1事故特征
1、水害事故主要有煤層底板灰巖水、老空透水、斷層水等。
2、事故多發生采煤工作面、掘進迎頭。
3、水害事故一旦發生,會造成人員傷亡。
4、井下水害事故的預兆:煤層發潮發暗;巷道壁掛汗、掛紅;煤層變涼;工作面溫度降低、有霧氣;頂板來壓,淋水加大;有水聲;工作面有害氣體增加。
3.5.2應急組織與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各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2、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a、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b、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a、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b、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3.5.3應急處置
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現場發生水害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撤退并向礦調度室匯報。
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發生水災時,施工人員在有經驗老工人或帶班班長的帶領下撤離到安全地點,同時,通知水泵司機把水泵全部啟動起來,關閉防水閘門。
2切斷與搶險無關的電源,保證礦井排水供電。
3人員撤退的原則是:從下水平到上水平,從低處到高處,從井下向地面走,沿避水路線撤退。
4若水勢很大,退路被阻時,尋找安全位置時,盡量選擇離巷道或井筒較近的高處暫避,同時發出呼救信號。立即組織人員查明出水原因,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具體措施進行營救。
3、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3.5.4、礦井地質類型劃分
2019年12月7日,新光集團有限公司組織專家在劉東煤礦有限公司對江蘇地質礦產設計研究院(中國煤炭地質總局檢測中心)編制的《新光集團淮北劉東煤礦有限公司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報告》進行了評審。專家組聽取了編制單位的匯報,審查了相關資料,經質詢討論,形成意見如下:
1、本報告收集了井田范圍內的地質及水文地質資料,分析了受采掘影響的含水層及水體、井田及周邊老空水分布狀況、礦井涌水量、突水量、開采受水害影響程度及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等影響因素。
2、按照《煤礦防治水細則》和《安徽省煤礦防治水和水資源化利用管理辦法》(皖經信煤炭[2017]218號)的相關規定,確定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屬于中等類型。
3、本報告提供的資料內容詳實、依據充分,圖紙資料齊全,符合要求,予以通過評審。
(一)、《2021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礦井年度主要的水害分析和重點水害分布
1、年度主要的水害分析
①10煤層頂、底板砂巖裂隙水。
②10煤層底板灰巖水。
③71003、71007綜采工作面F(1+2)逆斷層、710下段煤柱工作面進風巷F22斷層水。
④71003工作面上部572采區皮帶下山老巷水、71005采空區、510采空區積水
⑤-260西軌道運輸巷采空區水。
2、礦井重點水害分布
①、71003、71007綜采工作面回采期間底板承壓水。
②、西572采區皮帶下山老巷水害。
③、71007工作面回采巷道、710下段煤柱工作面回采巷道垂向導通水
④、71003綜采工作面、71007綜采工作面切眼外側F(1+2)逆斷層、710下段煤柱進風巷F22斷層水。
⑤、710上煤柱工作面回風巷(71001上工作面風巷)掘進受510采空區積水影響。71005采空區積水對71007工作面回采影響。
(二)、危險程度分析
①、10煤層頂、底板砂巖裂隙水。
危險程度分析:礦井的煤層頂、底板砂巖裂隙水屬于靜水量,易于疏干,正常采、掘工作面都存在此類型的水害,對采、掘工作面安全生產不會產生影響。屬于低風險。
②10煤層底板灰巖水
危險程度分析:礦井的10煤層底板灰巖水屬于高壓,弱富水性,局部巖溶水豐富,10煤層采、掘工作面都存在此類型的水害,礦井從2013年開始對二水平10煤層開始回采,都采用疏水降壓對工作面進行了安全回采,隨著開采深度的不斷加深,水壓也隨著之加大,對安全生產會產生影響。屬于重大風險。
③采、掘工作面斷層水。
危險程度分析:71007綜采工作面、71003綜采工作面切眼外側為F(1+2)逆斷層,斷層對盤為太原組灰巖、710下段煤柱進風巷沿F22斷層保護煤柱掘進,對盤為太原組灰巖,二個斷層均嚴格按照《煤礦防治水細則》留設斷層防水煤柱,71007綜采工作面回采前、710下段煤柱進風巷至F22保護煤柱線前進行鉆探驗證,該水害類型風險等級為重大風險。
④老空水:
危險程度分析:71003綜采工作面頂部西572皮帶下山老巷積水,572皮帶下山采空區積水,距71003綜采工作面層間達80-85m,且有穩定的隔水層;夭汕案鶕睹旱V防治水細則》第八十八條(6)編制防范措施。71005工作面采空區內存在的少量積水,距71007綜采工作面達70m,回采前采用鉆探驗證,保證采空區積水對工作面回采無影響,710上工作面回風巷(71001上工作面風巷)掘進受510采區積水影響,采空區位置范圍、水量、水位、標高清楚,此巷道施工至采空區探水線進行停頭疏放,保證安全掘進。該水害類型風險等級為一般風險
⑤-260西軌道運輸巷采空區水
危險程度分析:恒源煤電集團劉橋一礦已于2017年年底關閉,由于該礦與相鄰恒源煤礦留設煤柱最近處只有3.5m,根據安徽恒源煤電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5月16日給本礦的告知函獲悉,劉橋一礦老空水水位已漲至-335.0m,2020年7月22日水位標高-305.83m,涌水量133m3/h,8月24日水位標高-304.93m,涌水量133m3/h,9月28日水位標高-304.56m,涌水量133m3/h,10月25日水位標高-304.45m,涌水量133m3/h,11月23日水位標高-304.5m,涌水量135m3/h,現恒源煤電股份有限公司采空區積水水位基本穩定,我礦41001工作面靠近恒源煤電664工作面東側,我礦西四采空區與恒源煤電采空區最近標高分別(-260m、-293m),礦界留設的保護煤柱大于75m。通過觀測-260西軌道運輸巷3、6、9、11月涌水量分別為63.1、65.3、65.2、 62.8m3/h,水量基本穩定,上述恒源煤電閉坑后老空區積水高度現較穩定,因此恒源煤電閉坑后老空區積水對本礦無影響。該水害類型風險等級為一般風險。
(三)、礦井排水系統及設備狀況
劉東煤礦有限公司一水平的涌水由安裝在-260水平中央泵房內的1臺MD280-43×9和4臺PJ150×6型水泵,井筒敷設的三趟Φ273×9mm管路排至地面,為永久性排水設施;現總裝機2500KW,按2臺運行、2臺備用、1臺檢修,-260水平泵房正常排水能力為560m3/h,最大排水能力為1120m3/h。水倉容積3920m3,可滿足排水要求。
二水平的涌水由安裝在-475泵房內的MD280-65×9型5臺水泵,敷設的兩趟Φ273×9mm管路和一趟1700mm管路,直排到風井地面,F總裝機4000KW,按2臺運行、2臺備用、1臺檢修。正常排水能力為560m3/h,最大排水能力為840m3/h。水倉容積4477m3,能夠滿足要求。
西七采區-700水倉2018年8月份排水系統全部形成,設計2個水倉,總容量2170m3/h,目前已經安裝了3臺,預留2臺為深部開采時涌水量增加,留有余量,敷設的兩趟Ф273×9無縫排水管路直排至二水平水倉,整體排水能力滿足規程要求。
西七采區-760水倉總容量為1150m3,安裝了三臺D155-30×2,合計安裝3臺水泵。正常工作水泵為1臺,檢修水泵1臺,1臺備用;敷設了兩趟直徑為6英寸的排水管路,排至-700車場水溝,流入-700水倉。
(四)礦井可能發生水災事故的地點和水災預防措施
1、可能發生水災事故的地點:
71003、71005綜采工作面底板灰巖水、71007綜采工作面回采巷道、710下段煤柱工作面、710上段煤柱回風巷(71001上工作面風巷)底板垂向導通水、F(1+2)逆斷層、F22斷層水。
2、水災預防措施:
(1)、運用先進的物探、鉆探手段,查明礦井的主要斷裂構造,鉆探驗證斷層走向及擺動情況,留設防水煤柱是否合理。
(2)、做好水文地質資料的搜集分析工作,對可能突水的地點進行超前探測,并及時預測預報。
(3)、堅持“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探放水前應編制好探放水設計,施工中,嚴格按設計的位置,數目、方位、角度、深度施工探水孔。
(4)、增強中央泵房抗災強排能力,修砌清理水溝,。雨季前水倉應清理完畢。
(5)、西七(10)采區回采巷道施工過程中,必須先探后掘,探放水地點并編制探放水措施,由專業人員和專職探放水隊伍使用專用探放水鉆機進行施工。
(6)、生產技術部、機電洗煤部做好涌水量和排水變化情況的記錄、分析工作,發現異常立即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并采取措施。
(7)、加強工作面突水征兆觀察工作,發現異常立即停止作業,人員撤至安全地點,然后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并發出警報,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地點人員,在原因未查清、隱患未排除前,不得進行任何采掘作業。
(8)、采煤工作面機巷、風巷距工作面煤壁10-30m范圍內各設一部電話和調度指揮中心相連,掘進迎頭向后50m范圍內設一部電話和調度指揮中心相連,鉆機打鉆處設立一部專用電話和調度指揮中心相連,且電話處有人接聽,掘進工作面語音廣播通訊系統廣播音箱擺放距迎頭30~50m位置,采煤工作面語音廣播通訊系統廣播音箱擺放在進風巷距工作面煤壁30~50m位置。如水情緊急,立即用電話和語音廣播通知,并發出報警電鈴或聲光警報信號,通知受水災威脅的其它區域各頭面作業人員撤出危險區域。
(9)、堅持填圖,準確記錄各生產頭面的施工位置及地質情況。
(10)、2021年6月上旬,做好礦井排水供電全負荷試驗工作。
(11)、在礦井所有的巷道交岔口,設置避災路線指示牌,各入井人員必須熟悉所在區域避災路線。
(五)、水災處置措施及救災避水災路線
1、水災處置措施
(1)、發現險情,立即停止,作業人員撤至安全地點后報告調度指揮中心,調度指揮中心根據匯報情況向各頭面發出撤離、待命信號,在跟班區長、班長的組織下統一行動。
(2)、調度員立即按程序通知救災領導小組。
(3)、迎頭在班長或跟班區干的指揮帶領下,有組織地沿著規定的避災路線,避開壓力水頭,迅速撤退到涌水點的上部水平直至地面。若無法到達地面,二水平人員可按規定的避災路線撤離到二水平永久避難硐室。二處都無法到達則躲避到上山水平至高點,靠近壓風自救裝置和供水施救裝置處,保持體力,等待求援。
(4)、救災領導小組在接到透水報告后,判斷事故可能涉及的地區,通知受水害威脅區域相關人員撤出險區;并要迅速對水情作出正確判斷,立即通知搶險隊,并立即通知泵房人員,迅速將水倉水位降到最低程度,以爭取較長的緩沖時間,同時,機電洗煤部要立即派電工、機修工進入泵房,協助泵房人員工作。
(5)水文地質人員應分析、判斷突水水源并預測最大突水量,測量涌水量大小,判斷水量的變化趨勢,提供相關圖紙資料。
(6)、維護人員要做好排水設施和輸電線路的維護工作,了解水倉的現有容量,采取防止水倉淤塞措施。
(7)、機電、供應人員積極準備排水所需材料、設備,盡最大可能增加排水能力。
(8)、一旦遇到突發性水害,黨政辦公室分四路工作,一路到供電局、市政府請求保電、增容;二路到顯通變電所協助值班;三路到三堤口變電所協助值班;四路到周邊村打招呼爭取村民支持和理解。-260中央泵房或-475中央泵房在兩臺大泵滿負荷運行,水位上漲時必須將3.5米絞車停鉤啟動第三臺泵。三臺大泵運行水位仍繼續上漲時,全礦一級戰備隨時搶險,機電洗煤部派電工在10KV配電房、地面低壓變電所、3.5m絞車房、-260中央變電所、-475變電所及-700變電所值班,鉗工在-260中央泵房、-475泵房和-700泵房值班,隨時解決問題,保證排水正常。地面除3.5m絞車控制電源,部分照明負荷和風井風機供電外,其余負荷全部拉閘,主提升機在中央泵房5臺泵全部啟動好后,可以提升運行。
2、救災路線
混合井井口→-260井底車場→-260軌道石門→二水平主下山→-475西軌道巷→西七采區軌道下山、皮帶下山→水災區。
風井井口→-130回風巷→二水平通風系統優化巷→二水平主下山→-475西軌道巷→西七采區軌道下山、皮帶下山→水災區。
3、避水災路線
A、西七采區(-700m以上)各工作地點迎頭→西七采區皮帶下山→西七采區皮帶下山上部車場→西七采區皮帶聯絡巷→二水平總回風聯絡巷→二水平主下山→二水平主下山上部車場→二水平(南巷)通風系統優化巷→-130回風巷→風井→地面。
B、西七采區(-700-760m)各工作地點迎頭→西七采區皮帶下山下段→西七采區下段皮帶聯絡巷→西七采區皮帶下山→西七采區皮帶下山上部車場→西七采區皮帶聯絡巷→二水平總回風聯絡巷→二水平主下山→二水平主下山上部車場→二水平(南巷)通風系統優化巷→-130回風巷→風井→地面。
C、井底車場附近作業人員接到撤退命令后可就近進入混合井再到地面。因工作地點經常變化的,具體的避災線路以作業規程規定的線路為準。
(六)、西七(10)采區水害專項應急預案及現場處置方案
1、編制目的
為了確保西七(10)采區水害的有效防治,針對掘進、工作面回采期間防治水方面工作,加強對該工作面水災事故處理的能力,提高應急救援反應速度,確保礦井迅速有效地處理突水事故,將事故對人員、財產造成的損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職工的生命財產安全,特編制《西七(10)采區水害專項應急預案及現場處置方案》。
2、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①、受災人員和應急人員的安全優先。②、防止危害事故擴大優先。
3、應急組織體系
成立了防治水機構并設立了指揮部。
(1)、防治水機構指揮部設在礦調度指揮中心。
總指揮:總經理
副總指揮:黨委書記、總工程師
成員(或單位):各分管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調度指揮中心、生產技術部、安全監察中心、通防科、機電洗煤部、勞資科、供銷部、財務科、辦公室、職工醫院、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等。
(2)、機構職責:
①、分析判斷突水事故的影響區域、危害程度,確定相應的預案;
②、決定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指揮、協調各應急組織進行救援行動;
③、批準現場搶救方案;
④、報告新光集團有限公司、淮北市應急管理局,淮北煤礦安全監察分局,通報水災事故情況;
⑤、評估事態發展程度,決定警報級別,應急救援級別;
⑥、根據事態發展,決定請求淮北救護大隊救援;
⑦、監督應急救援組織的行動,保證現場搶救和現場外人員的安全;
⑧、協調物資設備、醫療、通訊、后勤等方面以支持應急搶救;
(3)、成員職責:
①、總經理:是處理水害事故的全權指揮者。在礦總工程師的協助下,組織和制定營救人員和處理災害事故的實施計劃。
②、礦總工程師:是總經理處理災害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總經理領導下組織制定營救人員和處理事故的實施計劃。
③、各有關副總經理:根據營救人員和處理事故實施計劃,負責傳達、協調處理事故所必須的職工待命、調集救災所需的設備、材料等;并由一名指定的副總經理嚴格控制入井人員,簽發搶救事故專用的入井許可證。
④、地質防治水副總工程師:根據總經理或總工程師的命令,負責工作面突水的搶救工作。
⑤、救護隊隊長:對救護隊的具體行動負責,全面領導指揮礦山救護隊。根據營救遇險人員和處理事故實施計劃所規定的任務,完成對災區對災區遇難人員的救援和處理。此項工作由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完成。
⑥、調度指揮中心主任:負責接受西七(10)采區及深部水災事故報告,通知指揮部成員到指定地點集結,負責向上級部門匯報事故情況及應急處理進展情況,傳達指揮部下達的命令,協調各成員單位的搶險救援工作,傳遞現場搶險救災信息,并做好相關記錄和搶險救災總結。
⑦、生產技術部副部長:負責提供礦井、工作面的相關技術資料、地面水位變化、判斷水害性質、突水地點涌水量觀測等。
⑧、采煤、掘進區長、跟班區長:1)、查清井下作業人員的人數及人員的分布情況。2)、發生水害時,跟班區長迅速判明突水性質、突水地點、影響范圍、突水量、水源等情況,詳細情況匯報調度指揮中心。3)、如果情況危急,水勢兇猛無法搶救時,則應有組織的避開壓力水頭,立即組織人員按避災路線迅速撤離。
⑨、通防科科長:負責該工作面及周圍巷道通風完好,防止有害氣體的積聚和發生熏人事故。
⑩、機電洗部副部長:負責各排水點排水設備啟動。
⑪、安全監察部副部長:負責監督搶險救災工作的各項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實;負責組織應急搶險隊、配合礦山救護大隊進行事故救災工作;負責職業危害事故事故的調查、分析、評估、匯總和上報。
⑫、供銷部部長及運輸區長:負責提供水災搶險事故中所需的材料、設備;按命令負責將材料、設備運送到指定地點。
⑬、黨政辦主任:負責交通管制,確保救險人員和物資運輸暢通和重要地點的設崗攔人。負責安排救援搶險救災所需的車輛,負責救援物資和人員的運輸。
⑭、其它各單位負責人,負責本單位人員到升旗廣場,隨時待命等
4、信息報告程序
水災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向礦調度指揮中心報告,同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組織搶險和自救。避免事故進一步擴大。
調度值班員必須堅持24小時應急職守電話,負責事故信息的接受和匯報工作,要做好詳細記錄。調度中心值班員接到報告后,要認真檢查所報告情況的真實性,報告情況屬實的做好記錄,包括事故發生時間、地點、被困人數、初步原因判斷等詳細情況,按事故報告程序立即向值班領導和副總經理報告?偨浝斫拥綀蟾婧,迅速分析判斷,按應急救援響應級別立即啟動本礦應急救援預案,同時向集團公司、淮北市應急管理局,淮北煤礦安全監察分局匯報。
5、涌水量預計
西七(10)采區水害主要是煤層頂、底板砂巖裂隙水,底板太原組巖溶水和斷層水、老空水。根據周邊情況,預計正常涌水量50~60m3/h,最大涌水量80m3/h。(不包括疏水降壓水)
6、排水系統
排水系統上節已敘述
7、下列情況時必須撤人
(1)、西七采區-700、-760水倉積水溢出水倉,超出排水能力。
(2)、掘進、回采過程中如發生突水事故,現場無法控制時。
(3)、工作面附近或工作面內滲水、淋水水量突然增大,有透水征兆時。
(4)、區域內水情發生重大變化時。
(5)、接到上級撤人指令
8、工作面水害管控措施
1)、工作面回采前,采用物探、鉆探等手段,查清工作面內斷層、陷落柱和含水層富水性等情況,防治水部門提出專門水文地質情況報告,經礦總工程師組織生產、安監和地測部門等有關單位進行審查,對斷層、陷落柱等導水構造,采取注漿或者留設防隔水煤柱等方法。
2)、工作面回采前,配備不低于預測最大涌水量1.5倍排水能力的完好水泵、管路且保證“一用一備”。
3)、采用疏水降壓,對探查的異常區進行鉆探驗證。建立工作面水壓觀測孔,觀測水壓,保證工作面突水系數Ts<0.06MPa/m.
4)、工作面回采前編制《XXX工作面底板承壓水開采評價報告》、《XXX工作面疏水降壓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報集團公司審批后,方可回采。
9、水害事故應急措施及現場處置方案
1)、出現事故預兆和出現事故后,第一時間撤離人員到安全地點,匯報調度指揮中心。
2)、匯報時要沉著冷靜,內容要準確完整、詳細客觀:地點、類型、破壞程度、作業人員、傷亡人員情況。
3)、現場區干、班組長、重要崗位人員要承擔本班組人員撤離,自救互救和避災的現場組織指揮責任。
4)、安全撤離時,迅速撤離災區并通知鄰近受水害威脅人員。
5)、如因災難破壞了巷道中的避災路線指示牌、迷失了行進的方向時,撤退人員應朝著有進風流通過的巷道方向撤退。
6)、在撤退沿途和所經過的巷道交叉口,應留設指示行進方向的明顯標志,以提示救援人員的注意。
7)、在唯一的出口被封堵無法撤退時,應有組織地進行災區避災,以等待救援人員的營救。
8)、進入避難硐室前,在硐室外留設明顯標志,以便救援人員實施救援。
9)、如硐室內,開啟壓風自救系統,可有規律地間斷地敲擊金屬物、頂幫巖石等方法,發出呼救聯絡信號,以引起救援人員的注意,指示避難人員所在的位置。
10)、各工作地點在接到撤人的指令后,所有人員立即協助各班組長先清點人員,切斷與局部通風機、安全監測系統和排水系統無關的電源。然后組織全班組人員沿規定的撤人路線有序撤離。
11)、出水量較大,但仍可控制時,立即啟動采區水泵房水泵,加強排水。
12)、當出水量持續增大現場無法控制時,采區水倉無法排出積水時,受災區域內所有人員必須全部撤離。立即啟動礦井水害事故應急預案。
3.6提升運輸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3.6.1事故特征
1、提升運輸事故主要有提升事故、跑車事故等。
2、事故多發生提升運輸環節中。
3、事故沒有季節性,一旦發生,會造成人員傷亡。
3.6.2應急組織與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2、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a、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b、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a、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b、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3.6.3應急處置
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現場發生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
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發生提升事故時,乘罐人員要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自救與互救:
a、當發生卡罐事故時,應抓緊罐中扶手,沉住氣,保持鎮靜,使罐籠保持平衡。
b、當罐籠下到離井底10m左右時還不減速時,乘坐人員要采取措施,防止蹲罐對自己的傷害:當人員不多時,應分散到兩邊,兩手緊握罐內的扶手,盡力引體向上或兩腿懸空,以便減輕對人體的傷害;當人員較多時,握不住扶手的人應靠兩邊站,并抓住握扶手的人,兩腿彎曲。
2運輸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a、車輛脫軌復位時,必須有專人負責指揮、協調、監護整個復位過程。
b、將脫軌車輛掩住,先抬一頭上軌,后抬另一頭復位。
c、用鋼軌、撬杠使車輛復位時,應注意自身及他人安全。手握鋼軌、撬杠時,不能夠握滿把,防止壓、擠手。
d、無論何種情況,復位時,頭部及身體其他部位嚴禁探入兩車之間作業。
e、抬道期間嚴禁與抬道工作無關的人員在附近逗留或作業。
3、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匯報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3.7機電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3.7.1事故特征
1、機電事故主要有供電事故、觸電事故等。
2、事故多發生在生產用電各環節中。
3、事故沒有季節性,一旦發生,會造成人員傷亡。
3.7.2應急組織與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形式及人員構成情況:
基層單位應急自救組織以班組為單位,由全班組人員組成。應急自救組織組長由班組長擔任,成員為全體班組人員組成。
2、應急自救組織機構、人員的具體職責:
1應急自救組織組長職責
a、負責察看事故性質、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情況,并快速報告給調度室。
b、帶領全班組人員,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2應急自救組織成員職責
a、在班組長的帶領下開展自救、互救工作。
b、盡可能采取措施減少事故擴大,減小人員傷亡。
3.7.3應急處置
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現場發生事故后,現場人員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
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發生觸電事故時
1要立即切斷電源。用干燥的木棒或其它絕緣工具,將電線挑開。挑開的電線要旋轉妥當,以免別人再觸電。
2人工呼吸。傷員被救以后,就地觀察其呼吸、心跳情況。如發現傷員呼吸已停止,應立即將其移至通風安全的地方,使其平臥在地上,松開衣領和褲帶,進行長時間的人工呼吸。
3胸外心臟按壓。發現傷員心音微弱或心跳停止,應立即進行胸外以及按壓,并堅持到心跳恢復。
3、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報告事故時必須說明事故的地點、性質、嚴重程度、受威脅的人員數、可能影響的范圍是否擴大等。
3.8礦井供電電源災害事故處置方案
3.8.1事故特征
主供電源為顯通變電所114線路,備用電源為三堤口變106線路,114進線柜保護整定624A/0.6s,106進線柜保護整定為624A/0.6s;因106線路截面小,不能滿足全礦井供電負荷運行,只能滿足保安負荷供電需要。為應對突發供電災害事故的發生,盡可能縮短因事故造成的停電影響,保證礦井突遇停電事故時能有條不紊的進行應急處理,保障礦井和職工人身安全。
3.8.2應急組織與職責
1、成立全礦供電災害事故預防和處理領導小組
(1)為有效預防礦井供電災害事故發生及供電中斷時迅速恢復供電,保證礦井的安全與生產,成立礦井供電災害事故預防和處理領導小組:
組長:總經理
副組長:機電副總經理
成員(或單位):黨委書記、總工程師、各分管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調度指揮中心、生產技術部、安全監察中心、通防科、機電洗煤部、勞資科、供銷部、財務科、辦公室、職工醫院、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等。
(2)領導小組職責:發生礦井供電中斷后,領導小組成員全部為應急救災指揮部成員,總經理是應急救災指揮部指揮長。當總經理不在單位時,由機電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安全副總經理、采掘副總經理依次履行指揮長職責。應急救災指揮部設在調度指揮中心,事故發生后,調度指揮中心應立即通知救災指揮部成員。
2、救災原則:
(1)組長負責召集會議、調查礦井供電中斷情況、決定和變更處理礦井供電災害事故方案以及發布各項命令;副組長協助組長檢查督促實施各項命令。
(2)根據情況變化,指揮部確定是否請求支援。
(3)認真統計井下人員數量,并嚴格控制人員入井,根據事故嚴重程度,全礦全體人員進入相應的應急救援和自救狀態。
3、領導組人員職責:
總經理:處理供電中斷事故的全權指揮,在總工程師等成員的協助下,及時響應應急預案,組織和制定營救受災人員和處理災害事故的實施計劃,并及時向上級匯報。
機電副總經理:協助總經理處理事故,并嚴格履行分管機電業務的相關職責。
總工程師:協助總經理處理事故,并對應急狀態下的技術措施進行嚴格把關。
安全副總經理:協助總經理處理事故,并嚴格監督應急預案有條不紊地執行。
采掘副總經理:協助總經理處理事故,并負責井上下生產單位及作業現場人員合理調配。
機電運輸副總:負責恢復供電的技術指導工作。
通風副總:負責恢復通風的技術指導工作及停電期間井下瓦斯的防治工作。
地質防治水副總:負責礦井防治水的技術指導工作。
安全監察中心主任:負責貫徹落實該預案的相關精神并對預案的實施進行監督,做好停電期間井下各頭面瓦斯監控和必要時的撤人設警工作。
調度指揮中心主任:負責全面協調落實各項應急指令,負責清點井上、下人員數量工作。
供銷部部長:負責應急物資的調用和急購。
行政辦主任:負責災害發生時所需車輛的調配,做好與外界協調工作。
其他科室負責人:負責應急狀態下的思想幫教、食宿、交通、救治等工作。
4、災害發生時相關部門職責:
機電洗煤部:協助組長負責查明原因、工程搶險、電力搶修工作,保證各類設備運轉正常;準備充足的應急恢復供電的工具及相關常用物料,并做好主通風機通風、人員提升工作;確保機電維護人員及各崗位值班工服從礦統一指揮及時響應。
調度指揮中心:事故發生時負責記錄供電中斷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情況,并在第一時間將事故情況按匯報程序向有關領導逐級匯報,負責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的調度規則、事故現場通訊和對外聯系,隨時統計掌握供電恢復情況。
供銷部:按照調度指揮中心安排統一發放應急物資。
其他單位:負責及時核對本單位工作人數、匯報現場的情況,并按照統一指揮,積極組織自救、參與救助或安全撤離。
各采掘工區:負責查對留在本區域工作面的人數,并采取措施將他們有組織地帶到安全地點直至地面,將現場所見到的事故情況、范圍和發生原因等,據實詳細的報告給礦調度指揮中心,并隨時接受總經理的命令,完成有關搶救和災害處理任務。
3.8.3、供電災害事故分類及響應
1、事故類別及預兆識別
1.1按事故性質分:
序號 |
事故類別 |
識別方法 |
1 |
短路 |
相間短路 |
開關速斷跳閘并顯示 |
接地短路 |
開關速斷跳閘并顯示 |
匝間局部短路 |
伴有強烈電弧、發熱和電動力 |
2 |
過負荷 |
|
開關過負荷跳閘并顯示 |
3 |
一相斷線 |
|
開關跳閘并顯示 |
4 |
單相接地 |
|
開關跳閘并顯示報警 |
5 |
漏電 |
|
開關跳閘并顯示 |
6 |
過電壓 |
大氣過電壓 |
避雷器動作 |
內部過電壓 |
過壓保護動作示 |
7 |
欠電壓 |
|
失壓保護動作 |
1.2按事故范圍分:
序號 |
事故范圍 |
危害及識別 |
1 |
局部小范圍停電 |
影響范圍較小,一個開關或一條線路停電 |
2 |
局部大范圍停電 |
影響范圍較大,一個采區或幾個采區停電 |
3 |
全礦范圍停電 |
影響范圍很大,全礦停電 |
2、有計劃檢修單回路供電應急預案
2.1做好災害事故預防準備工作
1)電保運班長在申請辦理檢修線路停電票后告知調度指揮中心,由調度指揮中心值班人員負責通知供電災害事故預防和處理領導小組所有成員,小組成員在得知后做好相關應急準備工作。
2)調度指揮中心負責在井口電視大屏上發布通知,讓所有入井人員知道處于單回路供電狀態。
3)所有泵房和變電所值班人員每班必須攜帶便攜式瓦斯檢測儀,如遇突然停電且短時無法恢復供電時,在撤離前將各自崗位內的電氣開關全部操作至“零位”,并閉鎖。
4)每班跟班管理人員、安監員要嚴密注視和檢查礦井通風情況,一旦發現停電、風量異常等情況,要盡快聯系調度指揮中心詢問情況,如果確是礦井停電、停風,要即時通知各地點人員,協助各地點跟班區干和班組長將人員盡快撤出。
5)每班各工區值班或跟班人員必須將當班入井人數、每個人員工作地點統計登錄清楚,并匯報調度指揮中心,發生停電時即時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人員升、入井情況。
6)安全監察中心負責檢查各地區避災路線標志牌,確保齊全和標志正確。
7)調度指揮中心、配電房、通風機房、主提升絞車房等重要場所配備好應急燈,并確?煽。
8)如遇大風、暴雨、雷電等惡劣天氣時拉斷所有外轉供電源,從電保運和電修班抽調人員組成搶險小組隨時待命。
9)需要調動人員時,所有人員必須無條件服從處理小組成員和調度指揮中心的調度,按時按要求參加搶險,不接電話或不服從的人員將嚴肅處理。
2.2做好礦井設備的安全運行保證
1)礦井單回路運行期間機電洗煤部部長或分管電氣部長必須堅守崗位,隨時應對突發事件。電保運班長專門負責供電系統盯防,協助處理應急情況(如班長不在礦或參加檢修,由副班長負責)。
2)電保運班負責加大要害場所巡查力度,確保設備正常運行,10KV配電房、主提升機安排一名維護電工,通風機房安排一名維護電工。
3)機保運班安排人員加強主提升機和通風機房維護、巡檢力度。
4)電保運值班人員做好單回路供電期間的設備巡視檢查,密切注意電壓、電流變化,設備運行聲音變化并做好記錄和匯報。
5)提前對風井風門進行檢查,確保礦井停風時能夠自行打開。
6)井下各中央泵房值班人員及各排水點每班必須定時排水,-260中央泵房和-475水平泵房將內外水倉水位排至最低位置。
7)通防科監控班應加強調度通訊系統的檢修檢查,確保通訊暢通。井上下變電所值班人員交接班時必須試打電話,務必將電話掛好,保持通訊暢通,并堅守崗位。
8)各單位加強電氣設備的日常檢查,確保供電可靠,杜絕因短路等事故引起越級跳閘。
2.3發生單回路供電事故的應急處理措施
2.3.1正常性過流跳閘
匯報程序:通防科調度指揮中心值班工通知電保運班長和機電洗煤部值班干部,由值班干部通知機電副總經理、機電運輸副總、機電洗煤部部長、分管電氣副部長,并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調度指揮中心按照《劉東煤礦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的要求匯報相關領導。
處理步驟:
1)被通知人員5分鐘內就位:機電副總經理、機電部長立即到調度室就位,機電副總、分管電氣副部長、電保運班長到10KV配電房就位,電保運班長、電保運值班電工、操作工迅速查明故障原因,若經檢查分析可能是大容量設備同時啟動引起的(礦井主供電源未掉電),由機電洗煤部部長或分管電氣副部長下達試送1次電命令,電保運班長監護,電保運值班工按復電程序試送電正常后,做好詳細記錄。
2)如試運送1次未成功,由機電洗煤部部長或主管電氣副部長分析原因,排除故障后,再次試送電,同時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
3)由機電洗煤部部長或分管電氣副部長將處理結果匯報礦調度指揮中心,并由調度指揮中心向相關領導匯報。
2.3.2故障性或自然性災害造成的短路跳閘
匯報程序:通防科調度指揮中心值班工通知電保運班長和機電值班干部,由機電值班干部通知機電副總經理、機電運輸副總、機電洗煤部部長、分管電氣副部長,并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調度指揮中心按照《劉東煤礦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的要求匯報相關領導。
1)內部故障
A、被通知人員5分鐘內就位:機電副總經理、機電部長立即到調度室就位,機電副總、分管電氣副部長、電保運班長到10KV配電房就位。
B、查明確為內部故障后,電保運班長、值班電保運電工、操作工迅速排除內部故障點,由機電洗煤部部長或分管電氣副部長下達試送1次電命令,電保運班長監護,電保運值班工按復電程序試送電正常后,恢復礦井正常供電,觀察正常后,電保運值班工填寫好各項記錄。
C、如試運送1次未成功,由機電洗煤部部長或管電氣副部長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次試送電。如原因未查明短時不能排除故障,則斷開故障開關柜,先將其他負荷恢復供電,然后由機電洗煤部部長或主管電氣副部長組織人員排除故障并盡快恢復供電。
D、如井下供電發生故障且短時無法解決,則先恢復通風機、主提升等負荷供電,再通知-260泵房值班工檢查故障線路,并將該線路電源斷開。
E、電話通知井下故障區域值班電工排查故障,由電修班長組織人員下井盡快排除故障,恢復供電。
F、由機電洗煤部部長或分管電氣副部長向礦調度指揮中心匯報,并由調度指揮中心匯報相關領導。
2)上級變電所設備故障或自然災害造成的線路故障
A、出現故障后,通防科調度指揮中心值班工應立即與淮北供電局調度中心聯系,問清故障原因及恢復送電大約時間,記錄調度指令,并將情況按匯報程序通知相關人員,被通知人員5分鐘內就位:機電副總經理、機電部長立即到調度室就位,機電副總、分管電氣副部長、電保運班長到10KV配電房就位。
B、由機電洗煤部部長或者分管電氣副部長將事故狀態、與供電調度的聯系情況及調度指令詳實的匯報礦井救災指揮部及機電副總經理。
C、由機電副總經理或機電運輸副總將人員分成三路,第一路由電保運班長帶隊,直接去發生故障線路的變電所協助搶修設備故障;第二路由電保運副班長帶隊,沿受災線路查明受災情況并采取處理措施,第三路由分管機電洗煤部帶隊,前往檢修線路變電所。
D、第一路和第二路故障搶修組組長及時向機電副總經理或機電運輸副總匯報檢查情況及處理結果,由機電副總經理或機電運輸副總確定和落實恢復供電時間最短的實施方案,并向礦供電災害事故預防和處理領導小組組長匯報進展情況和預計停電時間,由領導小組采取針對性的對策措施。
E、第三路與供電公司聯系,根據變電所線路檢修具體情況,協助解除檢修現場安全措施,盡快恢復檢修線路供電。
F、供電搶修組搶修好線路后及時匯報機電副總經理或機電運輸副總,由機電副總經理或機電運輸副總與供電局電力調度中心聯系恢復線路供電,然后下達電保運值班工進行復電命令,電保運值班工依據復電程序,恢復礦井正常供電后,匯報礦調度指揮中心,由調度指揮中心按照《劉東煤礦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的要求匯報相關領導。
3、充電熱備用線路無計劃停電應急預案
該情況一般為上級變電所設備故障或自然災害造成的線路故障。
匯報程序:出現故障后,通防科調度指揮中心值班工通知電保運班長和機電值班干部,由機電值班干部通知機電副總經理、機電運輸副總、機電洗煤部部長、分管電氣副部長,并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調度指揮中心按照《劉東煤礦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的要求匯報相關領導,啟用《有計劃檢修單回路供電應急預案》2.1和2.2條項目。
處理步驟:
1)由機電洗煤部部長或分管電氣副部長安排人員分為兩路,第一路由電保運班長帶隊,直接去發生故障線路的變電所協助搶修設備故障;第二路由電保運副班長帶隊,沿受災線路查明受災情況并采取處理措施。
2)故障排除后,恢復送電,將該線路處于熱備用狀態。
3)電保運值班電工做好詳細記錄。
4)由機電洗煤部部長或分管電氣副部長將情況如實向礦調度指揮中心匯報,并由調度指揮中心匯報相關領導,停用《有計劃檢修單回路供電應急預案》2.1和2.2條項目。
4、運行主線路無計劃停電應急預案
匯報程序:出現故障跳電后,通防科調度指揮中心值班人員應立即與淮北供電局調度中心聯系,問清故障原因及恢復送電大約時間,記錄調度指令,并將情況按匯報程序通知相關人員和調度指揮中心,由調度指揮中心值班人員負責通知供電災害事故預防和處理領導小組所有成員,啟用《有計劃檢修單回路供電應急預案》2.1和2.2條項目。
處理步驟:
4.1 正常性過流跳閘
1)此情況礦井主供電源未掉電,被通知人員5分鐘內就位:機電副總經理、機電部長立即到調度室就位,機電副總、分管電氣副部長、電保運班長到10KV配電房就位。
電保運班長、值班電保運電工、操作工迅速查明故障原因,若經檢查分析可能是大容量設備同時啟動引起的,由機電洗煤部部長或分管電氣副部長下達試送1次電命令,電保運班長監護,電保運值班工按復電程序試送電正常后,做好詳細記錄。
2)如試運送1次未成功,由機電洗煤部部長或主管電氣副部長分析原因,排除故障后,再次試送電,同時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
3)電保運班長將處理結果匯報礦調度指揮中心,并由調度指揮中心向相關領導匯報。
4.2故障性或自然性災害造成的短路跳閘
匯報程序:通防科調度指揮中心值班工通知電保運班長和機電值班干部,由機電值班干部通知機電副總經理、機電運輸副總、機電洗煤部部長、分管電氣副部長,并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調度指揮中心按照《劉東煤礦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的要求匯報相關領導。
1)內部故障
A、被通知人員5分鐘內就位:機電副總經理、機電部長立即到調度室就位,機電副總、分管電氣副部長、電保運班長到10KV配電房就位。
B、當確認為內部故障引起運行主線路電源掉電后,由機電洗煤部部長或者分管電氣副部長下令啟用備用電源,電保運值班人員操作,電保運班長監護,完成倒閘操作程序,恢復全礦供電。
C、機電洗煤部部長或者分管電氣副部長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情況,由調度指揮中心值班人員負責通知供電災害事故預防和處理領導小組所有成員,啟用《有計劃檢修單回路供電應急預案》2.1和2.2條項目。
D、由機電副總經理或機電運輸副總組織人員處理故障,故障排除后恢復送電,運行主線路轉為充電熱備用狀態。
E、機電洗煤部部長或者分管電氣副部長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情況,由調度指揮中心值班人員負責通知供電災害事故預防和處理領導小組所有成員,停用《有計劃檢修單回路供電應急預案》2.1和2.2條項目。
2)上級變電所設備故障或自然災害造成的線路故障
A、出現故障后,通防科調度指揮中心值班員應立即與淮北供電局調度中心聯系,問清故障原因及恢復送電大約時間,記錄調度指令,并將情況按匯報程序通知相關人員,被通知人員立即趕到10KV配電房;
B、由機電洗煤部部長或分管電氣副部長將事故狀態、與供電調度的聯系情況及調度指令詳實的匯報礦調度指揮中心及機電副總經理;
C、由調度指揮中心值班人員負責通知供電災害事故預防和處理領導小組所有成員,啟用《有計劃檢修單回路供電應急預案》2.1和2.2條項目。
D、由機電洗煤部部長或者分管電氣副部長下令進行倒閘,電保運值班人員操作,電保運班長監護,完成倒閘操作程序,送備用電源,恢復全礦供電。
E、由機電副總經理或機電運輸副總安排人員分為兩路,第一路由電保運班長帶隊,直接去發生故障線路的變電所協助搶修設備故障;第二路由電保運副班長帶隊,沿受災線路查明受災情況并采取處理措施。
F、故障排除后,恢復送電,將該線路處于熱備用狀態。
G、電保運值班電工做好詳細記錄。
H、由機電洗煤部部長或分管電氣副部長將情況如實向礦調度指揮中心匯報,并由調度指揮中心匯報相關領導,停用《有計劃檢修單回路供電應急預案》。
5、全礦性無計劃停電應急預案
1)如該情況為我礦單回路供電期間內部發生的災害故障,則啟動《有計劃檢修單回路供電應急預案》2.3項。
2)如該情況為上級變電所設備故障或自然災害造成的線路故障,則啟動以下程序:
匯報程序:出現故障后,通防科調度指揮中心值班員應立即與淮北供電局調度中心聯系,問清故障原因及恢復送電大約時間,記錄調度指令,并將情況按匯報程序通知相關人員,被通知人員5分鐘內就位:其中機電副總經理、機電部長立即到調度室就位,機電副總、分管電氣副部長、電保運班長到10KV配電房就位。調度指揮中心按照《劉東煤礦礦井災害預防與處理計劃》的要求匯報相關領導
處理步驟:
1)由機電洗煤部部長或分管電氣副部長安排人員分為兩路,第一路由電保運班長帶隊,直接去發生故障線路的變電所協助搶修設備故障;第二路由電保運副班長帶隊,沿受災線路查明受災情況并采取處理措施。
2)故障排除后,恢復送電,將114線路處于主運行狀態,106線路處于熱備用狀態。
3)電保運值班電工做好詳細記錄。
4)由機電洗煤部部長或分管電氣副部長將情況如實向礦調度指揮中心匯報,并由調度指揮中心匯報相關領導。
6、其他因停電引起災害事故的應急處理措施
6.1停電期間罐籠內有人應急處理措施
1)礦井停電導致提升人員期間罐籠突然停運,乘罐人員應沉著冷靜,不得恐慌、擁擠,靜候恢復提升或救援人員。
2)如罐籠內有人員,運輸把鉤工應立即將情況如實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調度指揮中心負責向礦供電災害事故預防和處理領導小組匯報,由領導小組采取針對性的對策措施。
3)主提升司機在發現事故掉電安全制動后,應立即收回主令手把,恢復零位,等候恢復送電。
4)恢復送電后,主提升司機及現場處理人員應立即檢查提升機各部位是否正常,檢查無誤后即可試鉤,如此時罐籠內有人員,無論原提升方向如何,都應該將人員慢速(不超過4m/s)提升上井,待試鉤正常后,才準進行重新提升人員。
5)在確定短時間內無法恢復供電后,由領導小組組織救援人員對罐籠內人員進行救援。
6.2主要通風機出現停電停風事故應急處理措施
當單回路檢修期間供電線路發生故障停電時,礦井將無電可用,主要通風機將停止供風,處理步驟如下:
1)此情況下主要通風機掉電時,風機司機應立即向調度指揮中心報告同時打開地面防爆井蓋和安全出口處風門,充分利用自然通風。
2)當調度指揮中心證實風井主要通風機確實已掉電時,應立即通知機電洗煤部部長、調度指揮中心主任、通防科長5分鐘內趕到礦調度指揮中心參加事故處理的指揮工作,當停電時間達到10分鐘,應及時匯報礦值班領導、總經理、總工程師、機電副總經理、安全副總經理、生產副總經理、機電運輸副總、通風副總、生產技術部部長,并視情況聯系外協救護隊。
3)各采區變電所必須正常有人值班,以便及時聯系停送電事宜。
4)事故處理領導小組到達調度指揮中心后,首先必須查清具體的掉電范圍,并按以下要求通知停電和撤人事宜。
A、通知受影響區域采區變電所電工切斷除局部通風機和安全監控系統以外的一切電源,瓦斯檢查員、局部通風機司機(或用風點當班班長)留在局部通風機附近待命,經常檢查局部通風進風流中的瓦斯濃度,當瓦斯濃度達到0.8%時,切斷局部通風機電源,在巷道口門設置正規的停風柵欄,停電后現場所有瓦斯檢查員和局部通風機司機必須在各采區變電所待命。
B、通知井下采掘工作面,并由跟班區干或班長負責將采區內部其他人員全部撤到采區進風大巷,現場由工作區域的班長或由班長指定專人負責將區域的人員全部迅速撤離,沒有礦調度指揮中心的通知,任何人不得再進入該采區工作。
5)通風機恢復供電時,調度指揮中心負責通知采區變電所瓦斯檢查員檢查采區變電所的通風及瓦斯情況,符合規定要求時方可通電。送電按中央泵房向采區變電所順序進行,遵循由近及遠原則。由礦瓦斯檢查員檢查停風區內巷道和局部通風機附近的瓦斯濃度,只有瓦斯濃度不超限時才能送局部通風機,排除瓦斯恢復正常通風后,方可恢復掘進巷道供電。
6)當掘進巷道內瓦斯濃度超限時,必須制定排放瓦斯措施,由礦聯系專門單位進行排放。
7)排放瓦斯時必須按措施要求堅持“撤人、斷電、限量”的原則。
8)只有在作業地點恢復正常通風且經調度指揮中心同意后,工作人員方可進入。
7、井下恢復供電操作程序
以上各種情況造成井下無計劃停電停風,在恢復供電時,執行以下操作程序:
7.1恢復送電原則:
井下恢復送電前,必須由各所在區域的瓦斯檢查員檢查瓦斯:
A、瓦斯濃度在規定范圍之內,瓦斯檢查員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由調度指揮中心下達命令給配電工送電;
B、瓦斯濃度超出規定范圍之外,瓦斯檢查員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經礦組織救護隊員排放瓦斯,直至瓦斯濃度降到規定范圍之內,由調度指揮中心下達命令給電工恢復供電;
7.2各變電所及頭面值班工和維護工就位。
7.3各場所恢復送電程序如下:
1)-260中央變電所
A、待10KV配電房恢復井下I路2101號柜、II路1802號柜供電后, -260中央變電所的各開關柜恢復正常供電后匯報調度。
B、如出現送不上電,或其它故障情況立即向調度指揮中心、10KV配電房匯報;恢復正常供電后,及時向調度指揮中心、10KV配電房匯報運行情況。
2)南巷-475變電所
A、待-260中央變電所恢復I、II路及供南巷開關供電后,南巷-475變電所配電值班工恢復正常供電(具體操作為:先將兩路進線高爆0321、0622合閘,并觀察各儀表正常;再依次對各分饋0626、0628、0630、0632、0634、0636、0638、0337、0335、0333、0331、0329、0325(0339號柜為聯絡柜,未接到命令嚴禁合閘)高爆進行電動合閘,后恢復低壓總饋3-1、4-1、5-1(風機專用開關)1-1、 2-1及各分饋并檢查,最后匯報調度指揮中心)。
B、如出現送不上電,或其它故障情況立即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恢復正常供電后,及時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運行情況。
3)710采區變電所
A、待-475中央變電所恢復710采區變I路、II路供電后, 710采區變電所配電值班工恢復正常供電(具體操作為:先將兩路進線高爆合閘,并觀察各儀表正常;再依次對各分饋高爆進行電動合閘,后恢復低壓總饋3-1(風機專用開關)、1-1、 2-1及各分饋并檢查,最后匯報調度指揮中心)。
B、如出現送不上電,或其它故障情況立即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恢復正常供電后,及時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運行情況。
4)各采區臨時配電點及風機電源
各采區臨時配電點及風機電源由各工區維護電工負責送電。如西710采區臨時變等由該采區電工負責送電,在發生全礦性停電時所有在現場的維護電工需立即趕往風機開關以及臨時配電點處,并向調度指揮中心匯報,待變電所恢復風機專用線供電后第一時間將風機開啟,然后再到臨時配電點恢復采區供電。
井下因停電造成停風的,按照礦或通防科相關文件及措施進行應急處理。
3.9應急處置卡
1、搶險救災組應急響應流程及職責
事故發生 |
|
|
|
|
|
|
匯報生產副總經理 |
|
應急指揮辦公室 |
|
|
|
|
|
召集搶險救災組成員 |
|
生產副總經理 |
|
|
|
|
|
負責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搶險救災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 |
|
搶險救災組 |
|
|
|
|
|
應急結束 |
|
|
|
|
|
|
針對事故救援情況,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見,并督辦落實。 |
|
搶險救災組 |
|
|
|
|
|
結束 |
|
|
搶險救災組
組 長:生產副總經理。
成 員:安全監察中心、調度指揮中心、生產技術部、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相關成員。
主要職責:
1、選擇安全地點建立救援基地;
2、實施偵察探險、搶救遇險遇難人員;
3、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救援方案;
4、針對事故救援情況,提出有關應急救援方面整改措施和意見。
通訊方式 |
姓名 |
職務 |
辦公電話 |
手機 |
錢長春 |
生產副總經理 |
8003 |
13515618380 |
紀玉洋 |
安監中心常務副主任 |
8866 |
13731857966 |
顧龍虎 |
生產技術部常務副部長(生產) |
8283 |
18909618863 |
郭勇 |
調度指揮中心主任 |
8311 |
13605616487 |
單海溶 |
掘進工區區長 |
8869 |
15155538951 |
殷海圈 |
采煤工區區長 |
8355 |
13645615032 |
張志早 |
運輸工區 |
8363 |
13625615648 |
值班人員 |
淮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軍事化救護大隊 |
0561-4959119 |
|
2、技術組應急響應流程及職責
事故發生 |
|
|
|
|
|
|
匯報總工程師 |
|
應急指揮辦公室 |
|
|
|
|
|
召集技術組成員 |
|
總工程師 |
|
|
|
|
|
研究制定搶救技術方案和措施,解決事故搶救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
|
技術組 |
|
|
|
|
|
應急結束 |
|
|
|
|
|
|
針對事故救援情況,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見。 |
|
技術組 |
|
|
|
|
|
結束 |
|
|
技術組
組 長:總工程師。
成 員:分管副總、生產技術部、通防科、調度指揮中心、安全監察中心等部門。
主要職責:
1、研究制定搶救技術方案和措施;
2、解決事故搶救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3、根據事故救援情況分析提出整改計劃和相關技術預防措施。
通訊方式 |
姓名 |
職務 |
辦公電話 |
手機 |
蔣 庶 |
總工程師 |
8002 |
15155523630 |
盧世文 |
地質防治水副總工程師 |
8307 |
13965863278 |
宮保建 |
機電運輸副總工程師 |
8831 |
13856116987 |
苗振東 |
通風副總工程師 |
8301 |
15205619021 |
王永偉 |
采掘技術副總工程師
生產技術部部長 |
8326 |
15856155580 |
顧龍虎 |
生產技術部常務副部長(生產) |
8283 |
18909618863 |
劉紅軍 |
通防科科長 |
8810 |
18726900101 |
郭勇 |
調度指揮中心主任 |
8311 |
13605616487 |
紀玉洋 |
安監中心常務副主任 |
8866 |
13731857966 |
3、安全監督組應急響應流程及職責
事故發生 |
|
|
|
|
|
|
匯報安全副總經理 |
|
應急指揮辦公室 |
|
|
|
|
|
召集安全監督組成員 |
|
安全副總經理 |
|
|
|
|
|
接收指揮部指令,監督檢查搶險救援方案和及措施落實情況,分析事故原因,配合集團公司和上級部門進行事故調查。 |
|
安全監督組 |
|
|
|
|
|
應急結束 |
|
|
|
|
|
|
針對事故原因,提出整改 措施和意見,并督辦落實。 |
|
安全監督組 |
|
|
|
|
|
結束 |
|
|
安全監督組
組 長:安全副總經理
成 員:安全監察中心、調度指揮中心、生產技術部、通防科等部門。
主要職責:
1、負責監督檢查搶險救援方案及措施的實施情況;
2、對事故發生原因進行分析;
3、總結事故調查報告,配合上級集團和地方政府開展事故調查;
4、根據事故原因分析提出整改計劃和相關安全預防措施。
通訊方式 |
姓名 |
職務 |
辦公電話 |
手機 |
孫軍華 |
安全副總經理 |
8010 |
13485617172 |
李文海 |
安全副總工程師 |
8866 |
13966112563 |
紀玉洋 |
安監中心常務副主任 |
8866 |
13731857966 |
劉紅軍 |
通防科科長 |
8810 |
18726900101 |
顧龍虎 |
生產技術部常務副部長(生產) |
8283 |
18909618863 |
4、醫療救護組應急響應流程及職責
事故發生 |
|
|
|
|
|
|
匯報經營副總經理 |
|
應急指揮辦公室 |
|
|
|
|
|
召集醫療救護組成員 |
|
經營副總經理 |
|
|
|
|
|
負責對受傷人員進行醫療救護。 |
|
醫療救護組 |
|
|
|
|
|
應急結束 |
|
|
|
|
|
|
針對醫療救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見,并督促落實。 |
|
醫療救護組 |
|
|
|
|
|
結束 |
|
|
醫療救護組
組 長:經營副總經理
成 員:職工醫院、辦公室、調度指揮中心等部門。
主要職責:
1、根據事故性質調集專業醫務人員和足夠救護車輛;
2、迅速趕赴事故現場對脫險人員實施醫療救護,或在地面待命等待救援;
3、必要時下井進入現場實施緊急救援行動;
4、針對醫療救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見,并督促落實。
通訊方式 |
姓名 |
職務 |
辦公電話 |
手機 |
張華 |
經營副總經理 |
8006 |
15856157879 |
周運恒 |
職工醫院主任 |
8806 |
15956139350 |
許三喜 |
職工醫院醫士 |
8806 |
13731865616 |
王俊峰 |
行政辦公室主任 |
8050 |
15156170613 |
顧龍虎 |
生產技術部常務副部長(生產) |
8283 |
18909618863 |
5、警戒保衛組應急響應流程及職責
事故發生 |
|
|
|
|
|
|
匯報保衛副總經理 |
|
應急指揮辦公室 |
|
|
|
|
|
召集警戒行政環?瞥蓡T |
|
保衛副總經理 |
|
|
|
|
|
負責事故發生后的人員疏散、戒嚴和維持秩序等工作。 |
|
警戒保衛組 |
|
|
|
|
|
應急結束 |
|
|
|
|
|
|
針對警戒保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見,并督促落實。 |
|
警戒保衛組 |
|
|
|
|
|
結束 |
|
|
警戒保衛組
組 長:生產副總經理。
成 員:辦公室、行政環?频炔块T。
主要職責:
1、根據事故礦井周圍的外部環境,調集足夠警戒力量;
2、分小組對通往礦區的各個通道實施警戒,確保救援期間的救援秩序;
3、必要時召請公安部門協助;
4、針對警戒保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見。
通訊方式 |
姓名 |
職務 |
辦公電話 |
手機 |
錢長春 |
生產副總經理 |
8003 |
13515618380 |
王俊峰 |
行政辦公室主任 |
8050 |
15156170613 |
戴益準 |
行政環?瓶崎L |
8396 |
13856152899 |
6、物資供應組應急響應流程及職責
事故發生 |
|
|
|
|
|
|
匯報經營副總經理 |
|
應急指揮辦公室 |
|
|
|
|
|
召集物資供應組成員 |
|
經營副總經理 |
|
|
|
|
|
負責搶險救災物資和設備的調度和供應。 |
|
物資供應組 |
|
|
|
|
|
應急結束 |
|
|
|
|
|
|
針對搶險救災物資和設備的調度和供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見,并督促落實。 |
|
物資供應組 |
|
|
|
|
|
結束 |
|
|
物資供應組
組 長:經營副總經理。
成 員:供銷部、機洗部、調度指揮中心、運輸工區等部門。
主要職責:
1、根據事故性質提前調集救援所需物資設備,對每種物資設備安排專人負責;
2、動態掌握救援物資設備運抵的位置和時間,保證在規定時間內調集運達救援現場;
3、針對搶險救災物資和設備的調度和供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見。
通訊方式 |
姓名 |
職務 |
辦公電話 |
手機 |
張華 |
經營副總經理 |
8006 |
15856157879 |
戴海軍 |
供銷部長 |
8805 |
13966157908 |
武鵬 |
機電洗煤部部長 |
8295 |
18256162907 |
張志早 |
運輸工區區長 |
8363 |
13625615648 |
顧龍虎 |
生產技術部常務副部長(生產) |
8283 |
18909618863 |
7、后勤保障組應急響應流程及職責
事故發生 |
|
|
|
|
|
|
匯報工會主席 |
|
應急指揮辦公室 |
|
|
|
|
|
召集后勤保障組成員 |
|
工會主席 |
|
|
|
|
|
負責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等工作。 |
|
后勤保障組 |
|
|
|
|
|
應急結束 |
|
|
|
|
|
|
針對食宿、接待、車輛調度等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見,并督促落實。 |
|
后勤保障組 |
|
|
|
|
|
結束 |
|
|
后勤保障組
組 長:工會主席
成 員:工會、辦公室、財務科等部門。
主要職責:
1、分組安排專人保證救援人員生活安排;
2、保證救援期間辦公設施和車輛調度;
3、負責做好外來人員的食宿及接待工作;
4、針對食宿、接待、車輛調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后勤保障措施。
通訊方式 |
姓名 |
職務 |
辦公電話 |
手機 |
于軍 |
工會主席 |
8009 |
15212650288 |
王俊峰 |
行政辦公室主任 |
8050 |
15156170613 |
徐立新 |
工會副主席 |
8050 |
18456167055 |
薛德奎 |
財務科長 |
8287 |
13515615472 |
朱薔 |
勞資科長 |
8298 |
13696618714 |
8、信息發布組應急響應流程及職責
事故發生 |
|
|
|
|
|
|
匯報黨委書記 |
|
應急指揮辦公室 |
|
|
|
|
|
召集信息發布組成員 |
|
黨委書記 |
|
|
|
|
|
負責統一掌握事故態勢和處理情況,收集救援行動的有關信息資料,向有關人員、單位、媒體等通報情況。 |
|
信息發布組 |
|
|
|
|
|
應急結束 |
|
|
|
|
|
|
針對應急救援信息發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見,并督促落實。 |
|
信息發布組 |
|
|
|
|
|
結束 |
|
|
信息發布組
組 長:黨委書記
成 員:辦公室、工會、調度指揮中心、事故發生單位等部門。
主要職責:
1、負責統一掌握事故態勢和處理情況,收集救援行動的有關信息資料;
2、向有關人員、單位、媒體等通報情況;
3、必要時,采用新聞發布會的形式進行進行信息發布;
4、針對信息發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見。
通訊方式 |
姓名 |
職務 |
辦公電話 |
手機 |
盛振強 |
黨委書記 |
8001 |
13965860066 |
王俊峰 |
行政辦公室主任 |
8050 |
15156170613 |
徐立新 |
工會副主席 |
8050 |
18456167055 |
郭勇 |
調度指揮中心主任 |
8311 |
13605616487 |
9、善后處理組應急響應流程及職責
事故發生 |
|
|
|
|
|
|
匯報工會主席 |
|
應急指揮辦公室 |
|
|
|
|
|
召集善后處理組成員 |
|
工會主席 |
|
|
|
|
|
負責事故傷亡人員家屬安撫、撫恤、理賠等事宜。 |
|
善后處理組 |
|
|
|
|
|
應急結束 |
|
|
|
|
|
|
針對善后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見,并督促落實。 |
|
善后處理組 |
|
|
|
|
|
結束 |
|
|
善后處理組
組 長:工會主席
成 員:辦公室、工會、勞資科等部門。
主要職責:
1、根據事故規模和遇險遇難人員數量,調集足夠力量;
2、分組安排人員分散進行處置,每名遇險遇難人員明確具體負責人;
3、保證善后處置中的生活、安撫、撫恤等工作;
4、針對善后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見。
通訊方式 |
姓名 |
職務 |
辦公電話 |
手機 |
于軍 |
工會主席 |
8009 |
15212650288 |
王俊峰 |
行政辦公室主任 |
8050 |
15156170613 |
徐立新 |
工會副主席 |
8050 |
18456167055 |
朱薔 |
勞資科長 |
8289 |
13696618714 |
戴益準 |
行政環?瓶崎L |
8396 |
13856152899 |
4附件
4.1礦井概況
礦井地質構造復雜程度為中等,水文地質類型為中等,2020年礦井正常涌水量370m3/h,最大涌水量388m3/h,2021年預測礦井正常涌水量400m3/h,最大涌水量480m3/h(71007綜采工作面開采疏水降壓),開采過程中受底板承壓水威脅。
礦井主采煤層為10煤,煤層賦存穩定,無沖擊傾向。
劉東煤礦有限公司2019年瓦斯等級鑒定結果為低瓦斯礦井,礦井鑒定相對瓦斯涌出量為3.284m³/t。礦井絕對瓦斯涌出量為2.228m³/min。最大掘進工作面絕對瓦斯涌出量為0.365m³/min。采煤工作面絕對瓦斯涌出量為1.047m³/min。
根據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煤塵爆炸性鑒定報告及煤層自燃傾向性鑒定報告,我公司710采區10煤層具有煤塵爆炸危險性,煤層爆炸性指數為15.68%;煤層的自燃傾向性等級為Ⅲ類,屬不易自燃煤層。
礦井開采方法為走向長壁后退式采煤,炮采和綜采工藝開采;掘進工藝為炮掘,炮掘過程中使用火工品進行爆破。
立井開拓,中央分列式通風,回風井回風,混合井進風;井田內含煤7層,其中可采煤層71、72、10共3層,主采10層煤,現開采水平為二水平(-475m);主、副井均為立井,使用提升絞車進行提升。
本礦井上下均采用雙回路供電。第一回路引自顯通110kv變電站作為本礦的主供電源。第二回路引自三提口110kv變電站作為本礦的備用電源。礦井井下-260水平設置一個10KV中央變電所和-475水平設置一個10KV變電所及-700水平設置一個10KV變電所。
礦井井底運輸大巷采用架線電機車牽引方式進行運輸,采區軌道斜巷采用絞車牽引方式進行運輸,煤流運輸系統采用刮板輸送機、皮帶運輸機進行運輸。
礦井火災不僅會造成設備損壞、人員傷亡、中毒等,更主要的是可能引起
瓦斯、煤塵的爆炸,引發災難性事故。
井下爆炸材料庫,爆破材料的運輸、儲存、使用過程中一旦發生爆炸,將引發災難性災害。
當雨季遇持續大到暴雨,洪水爆發,造成地表水富裕,對礦井安全構成威脅?赡茉斐删路接地、短路、斷線、桿塔倒架引起線路停電會造成全礦井停電;其后果影響礦井各生產系統,從而危及整個礦井的安全。
經綜合分析,本礦井主要存在的風險為水害、頂板、煤塵、火災、瓦斯、提升運輸、供電、火工品、地面洪澇災害等事故。
4.2風險評估結果
附《2021年度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報告》
4.3預案體系與銜接
4.3.1應急預案體系
劉東煤礦有限公司應急預案體系由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三部分構成。(如下圖)
4.3.1應急預案銜接
《淮北市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新光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4.4應急物資裝備的名錄或清單